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掌握大语言模型的10个核心术语:AI新时代的基础知识全解

引言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彻底革新了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标志着AI历史新时代的到来。这类模型通常被称为LLMs(Large Language Models),它们改变了我们与机器交流的方式,无论是检索信息、提问,还是生成各种人类语言内容。

随着LLMs进一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中,理解其相关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无论是架构层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带你了解10个关键的大语言模型术语,助你深入理解这些强大的AI系统。

1. Transformer架构

定义:Transformer是大语言模型的基石。它是一种极为深度的神经网络架构,由多种组件和层组成,如位置前馈网络(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和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共同实现了高效的并行处理和对输入序列的上下文感知表示。

关键意义:得益于Transformer架构,AI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水平理解复杂的语言输入并生成语言输出,突破了以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诸多限制。

2.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定义:注意力机制最初被设计用于循环神经网络(RNN)中的语言翻译任务,它能分析一个序列中每个元素与另一个序列中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且两者的长度和复杂度可以不同。虽然基础的注意力机制并不直接属于LLMs所采用的Transformer架构,但它为后续的增强型方法奠定了基础(后文将详细讨论)。

关键意义:注意力机制对于翻译、摘要等任务中对齐源文本与目标文本序列至关重要,使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高度依赖上下文。

3.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定义:在Transformer架构中,最为关键的组件就是自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克服了传统注意力机制如长距离顺序处理的局限性,使得序列中的每一个词(更准确地说是token)都能同时关注序列中所有其他词(token),无论其在序列中的位置如何。

关键意义:关注同一序列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模式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提取输入序列的意义与上下文,同时使生成的输出序列更加连贯和具备上下文相关性。

4. 编码器与解码器(Encoder and Decoder)

定义:经典的Transformer架构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编码器和解码器。编码器负责处理和编码输入序列,生成深度上下文化的表示;解码器则在生成输出序列时,结合此前已生成的输出片段和编码器的结果(即“隐藏状态”)进行逐步生成。这两部分紧密相连,解码器以编码器的处理结果为输入。此外,编码器和解码器内部均由多个层重复堆叠而成,这种深度有助于模型学习输入输出序列中更抽象和细致的特征。

关键意义: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协同配合,尤其是各自具备的自注意力机制,是LLM在输入理解与输出生成之间保持平衡的关键。

5. 预训练(Pre-Training)

定义:如同建造房屋的地基,预训练是LLM最初的训练过程,也就是逐步学习模型所有参数或权重。模型规模巨大,参数数量可达数十亿,因此预训练是一个高成本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天到数周,并且需要海量且多样化的文本数据。

关键意义:预训练对于构建能够理解并吸收广泛主题语言模式和语义的LLM至关重要。

6. 微调(Fine-Tuning)

定义:与预训练相对,微调是指在已经预训练完成的LLM基础上,利用较小且更具领域针对性的数据集进行再次训练,使模型在某一特定领域或任务上具备专业能力。尽管微调仍需一定的计算资源,但成本远低于从零开始训练模型,且通常只需更新模型架构中特定层的权重,而非全部参数。

关键意义:通过微调让LLM专注于法律分析、医疗诊断、客户支持等具体任务或领域非常重要,因为通用预训练模型在专业准确性、术语和合规性方面可能无法完全胜任。

7. 嵌入(Embeddings)

定义:机器和AI模型并不真正“理解”语言,而是处理数字,这对于LLMs同样适用。因此,虽然我们常说模型能够“理解和生成语言”,实际上它们是通过对语言进行数值(更准确地说是向量)表示来实现的,这一过程称为嵌入。

关键意义:将输入文本序列映射为嵌入向量,使LLMs能够在不同上下文中进行推理、相似性分析和数据泛化,同时保留原文本的主要属性,从而让模型生成的原始响应可以还原为语义连贯且合适的人类语言。

8.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定义:LLMs的终端用户应熟悉最佳实践,以便高效利用这些模型实现目标。提示工程就是一种战略性、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涵盖了一套设计有效用户提示的准则和技术,旨在引导模型生成有用、准确且目标导向的响应。

关键意义:高质量、精准和相关的LLM输出往往取决于用户是否能编写清晰、具体、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提示,从而发挥LLM的能力和优势,例如将模糊的问题转化为明确且有意义的答案。

9. 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

定义:也称为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这是一种无需重新训练或微调模型,仅通过在提示中直接提供示例和指令,就能让LLMs完成新任务的方法。它可以视为提示工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充分利用模型在预训练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即时提取模式并适应新任务。

关键意义:上下文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方式,能够基于示例快速学会解决新任务。

10. 参数量(Parameter Count)

定义:LLM的规模和复杂度通常由多个因素衡量,其中参数量是重要指标之一。知名模型如GPT-3(1750亿参数)和LLaMA-2(最高700亿参数)都强调了参数数量在提升模型语言能力和表达力方面的重要性。尽管参数量对于衡量模型能力至关重要,其他因素如训练数据的数量与质量、架构设计和微调方法也同样重要。

关键意义:参数量不仅决定了模型“存储”和处理语言知识的能力,还影响了模型在复杂推理与生成任务中的表现,尤其是在涉及多轮对话时。

总结

本文深入剖析了围绕大语言模型的十个关键术语。凭借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大语言模型已成为整个AI领域关注的焦点。熟悉这些概念,有助于你在快速演进的LLM领域中把握新趋势,走在行业前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MCfX21NNTlZtkWur0lMxiP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