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孕育成长,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带动力量。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8132.4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0.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
新技术、高技术推动北京市部分新产业快速发展。从相关数据看,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3%、12.2%、5.8%和5.5%,均快于工业平均增速(5.1%)。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生产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增速远超传统车型;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32.3%;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屏增长65.2%,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增长86.5%。从收入情况看,1-11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8.3%和6.7%,快于服务业收入平均增速。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6%提高到7.9%,高技术服务业比重由13.5%提高到13.8%。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1]法人单位收入增长8.3%,其中,设计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三个领域收入增速均超过两位数。
“互联网+”促进新业态孕育成长,网上零售成为消费品市场增长引擎,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创新高地。从相关数据看,2016年,网上零售额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所占比重为18.6%,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互联网+老字号”持续发酵,老字号焕发新气象。全市77家限额以上老字号批发零售企业中,有13家开展了网上零售业务,商品涉及食品、茶叶、服装鞋帽和图书等,合计实现网上零售额4.7亿元,增长43.7%。从互联网金融领域看,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新兴业态迅速兴起。1-11月,全市金融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增长72.1%;53家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18.2亿元,增长33.8%。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业务。据统计,约有7成以上的保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业务,商业银行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网络支付、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70%左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显现活力。工商登记数据显示,创业呈现“高精尖”趋势。2016年,全市新设企业22.2万家,增长9.4%;其中文化、科技类新设企业占新设企业的比重合计接近一半,分别增长27.7%和23.2%。包括创业孵化、创业金融和创业商务服务等在内的创业服务快速成长。目前全市有众创空间[2]200多家,约占全国的4成。中关村发挥创新示范作用。1-11月,中关村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370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其中,技术收入5278.3亿元,增长19.6%;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4.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756.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4.5%。
2016年,为全面监测北京市新经济发展情况,北京市统计部门以国家统计局“三新”专项统计报表制度为基础,结合北京市特点,建立了《北京市新经济统计报表制度》,主要从四个方面反映全市新经济发展:一是围绕城市战略定位和经济发展特点,重点反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产业等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实力和水平;二是围绕信息技术进步,重点反映互联网金融、信息化及互联网应用等体现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情况;三是围绕经营模式创新,重点反映众创空间等经济发展新模式情况;四是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反映企业创新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新设企业、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情况。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