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散热性能分析是评估新型材料工业应用价值的关键环节。近日,中科院西安某研究所通过高德智感红外热像仪(www.yishangm.com),成功完成对 1cm² 微小晶体材料的散热性能测试,展现了热成像技术在微观尺度热分析中的独特优势。仪商网(www.861718.com)聚焦行业应用案例,为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一、项目挑战:微米级材料的散热表征难题
中科院西安某研究所承担着新型晶体材料的前沿研究,需对仅 1cm² 的晶体样品进行散热性能测试。传统接触式测温方法难以满足以下需求:
精度瓶颈:微小尺寸材料的温度场分布不均,接触式探头易引入测量误差;
动态捕捉:激光加热过程中,材料温升速率快(最高温升速率达 5℃/ 秒),需实时追踪温度峰值;
数据可视化:需直观呈现材料表面热分布,定位热点区域以优化结构设计。
二、解决方案:非接触式热成像的技术突破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团队采用高德智感 PT 系列旗舰版红外热像仪,结合 “激光加热 - 实时成像 - 数据分析” 全流程方案:
1、测试流程:
固定与加热:将晶体样品置于三维可调支架,采用功率可调激光束(波长 808nm)垂直照射样品中心,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热源输入;
实时成像:热像仪距离样品 30cm,启用 15μm 微距镜头,以 25Hz 帧率采集红外图像,同步记录温度场动态变化;
数据处理:通过 ThermoTools 软件对序列图像进行分析,提取温升曲线、最高温度点(ROI)及热分布云图。
2、核心技术优势:
百万像素分辨率:1280×1024 像素热像图,可清晰分辨 0.1mm² 区域的温度差异,确保微小样品的细节捕捉;
高精度测温:±2% 或 ±2℃(取最大值)的测温精度,配合自动环境补偿(湿度、环境温度、发射率校正),消除外界干扰;
动态峰值追踪:通过软件设置温度阈值触发拍照,精准捕捉样品温升峰值(实测峰值温度 185℃)及达到时间(12.7 秒)。
三、应用价值: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支撑
该测试方案为晶体材料研发带来三重突破:
效率提升:单次测试周期从传统方法的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且无需破坏样品;
设计优化:通过热像图发现样品边缘存在 0.8℃的温度梯度,指导研发团队调整材料掺杂比例,最终使整体热扩散系数提升 12%;
标准建立:形成《微小尺寸固体材料散热性能红外测试规范》,为同类材料研究提供方法论参考。
四、设备选型:高德智感 PT 系列的独特性能
本次应用的 PT 系列旗舰版热像仪,是全球首款百万像素便携机型,其核心参数适配材料科学研究需求:
模块化镜头系统:支持微距(最小工作距离 5cm)、长焦、广角等多类型镜头切换,适应不同尺寸样品;
智能分析功能:内置 10 种分析工具(如等温线、热梯度分析),可自动生成包含温度分布、温升速率的测试报告;
工业级耐用性:IP54 防护等级及 - 20℃~50℃工作温度范围,满足实验室复杂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语
高德智感热像仪在微小晶体材料测试中的成功应用,彰显了红外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仪商网认为,随着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对散热材料需求的激增,非接触式热分析技术将成为研发端降本增效的核心工具。未来,热成像设备与 AI 算法的深度融合(如自动缺陷识别、散热路径模拟),将进一步拓展其在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