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童邪典片”一词火了。经过各类媒体的报道与解读,公众已基本了解了那些儿童黄暴视频的危害与流毒。
据公开媒体报道,“儿童邪典片”视频起源于国外,以卡通片、儿童剧、木偶剧、动漫为包装,对艾莎公主、米老鼠、蜘蛛侠、小猪佩奇等卡通形象进行二次加工,其中充斥着大量血腥、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
带有暴力血腥场景的儿童邪典片。
虽然起源于国外,但该类视频在国内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却相当惊人,这也在有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近两年互联网视频产业在极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流量至上、点击为王”的单一考核机制下,平台及发布者为吸引观众,发布低俗、猎奇甚至违法视频内容,而相关监管及法律的不完善,也让这类视频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
早在两年前,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就表示,“几年之后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大部分内容都将是视频。”而据美国方面的统计,手机使用者每天花在视频上的时间是其他静态内容的5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让各大互联网企业争相涌入。
在2016年,中国视频领域垂直类内容流量所占比重便已超过60%。在爆发式发展的过程中,各视频平台的内容参差不齐,用户数也面临此消彼长的白热化竞争。为紧紧抓住巨额流量,为此,各视频平台供应商大多采用了人工审查+算法推荐的方法来捕捉受众;而采用人工智能审查的则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不足,难以判断内容正邪。
互联网越来越像加速器,当它与唯利是图的商业资本联手而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和约束时,常常对坏事推波助澜。过去几十年来互联网的每一次兴旺都参杂着黄暴内容的泛滥。这一轮视频热潮中的黄暴泛滥只是速度更快,规模更大,影响更深。
此次“儿童邪典片”事件再一次警示公众和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的这一特性要更加警觉,也需要进一步建构更加灵敏的防范机制。这不仅要求视频平台和内容发布者自己要把关,也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对互联网生态的监督与管理,对不顾法律与伦理道德的视频发布者与传播者予以应有的惩罚。
文丨谈不迁
编辑丨冯玲玲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