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说的就是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什么。
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怎么样做工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工作。
引申出来,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因为大数据的出现,人们更加关注“是什么”,而不去深究“为什么”。
大数据确实能够告诉人们“是什么”,但是却不能将整体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
而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对“为什么”的基础之上。
我们通过对各种现象的研究,得以总结归纳出经验,并且在更多的现象和实践中检验这些经验是否正确,如果这些经验经得起检验,那么就会成为,也应该成为我们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套路”。
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归纳”?
在开展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总结和归纳经验,还需要将这些好的规则和套路进行推广。
将这些规则和套路,与具体工作的特点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灵活的加以运用,就能够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就能够举一反三的解决难题。
在解决一个个“独特问题”的时候,我们又能够从一般性的经验中提炼中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通过逻辑的递增,发现新的规则和套路。
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演绎”?
之所以要多问一句为什么,就是要让解决问题变得更加符合逻辑。
宗旨归纳和演绎能够提升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不了解“为什么”依然不能使自己得到本质的提升。
我们都说“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要出去解决问题。
我们想到要解决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个没问题。
但是也应该想到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为什么发生共性问题,为什么发生个性问题,为什么发生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发生问题。
有时候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就怕不知道为什么有问题。
关于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仅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更要从产生问题载体的角度去考虑。
关于换位思考,提到的太多,但是怎么样换位思考,确实不那么经常被提及。
要换位,就必须真的懂得问题载体,要真的能够换一个脑子去思考问题。
要走出自己思维方式的舒适圈,站到对面的角度去思考,最基本的就是要对问题载体有了解。
要对问题载体有了解,就要学习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熟悉他们的一言一行,带着我方的目的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最后,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直接就问!
因为,“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不知道很正常。不知道,弄清楚了,就行!”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