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一个高大上的论坛,基本上上台分享的都是来自英美HR领域前沿研究的专家。这些专家不仅理论先行,聚焦未来,而且对中国的情况十分了解,虽然讲的是英文,那没办法,人家母语。但是,其中很多的内容在分析中国的企业,解析中国的大数据,解释中国的先进流程。
这在十年前,如何想象?那时候的专家都是言必谈欧美,不然难以显示逼格。
而如今,这样的场面真是令人振奋!
但是要全部透彻理解外国专家的前沿研究,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去借了同传设备,不然理解肯定是要打折扣的。老板英文比我好得多,可以不用设备。然后结果就是,专家说了个笑话,老板先笑了两秒,然后我才笑。。。。。。
专家讲完之后,请大家提问了,每个站起来提问的同胞,都以英文表达,这时候我的同传设备可以放下了,中国人的英文听起来真是顺耳多了。听了两个问题之后,不由自主的,无意识地我开始双手交叉,身体慢慢地整个靠在了椅背上。
因为,心里忍不住默默吐槽,朋友,这种问题问出来,自己中文翻译下,有问的必要吗?能不能问点有水平的?用英文问个水平比较次问题,好像问题就瞬间变高级了一样。当然专家情商很高,快速的三言两语就回答了。
突然,坐在身边的老板举手提问了,等一下等一下。追光灯打过来了,让我先坐坐正,管理下表情啊。
结果老板站起来说,不好意思我有个问题用中文问一下行吗?全场为之微微一怔。工作人员匆忙地奔上前给专家戴上同传设备。天哪,你也太有种了!
老板用中文问了以后,专家一边思考着一边开始回答问题。
在外企,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本来就是一直以来的表达习惯,仿佛离了英文就不会讲话了。本地化叫了那么多年,有时候习惯还是很难一下改变的。有外企的HR曾跟我吐槽,某某企业出来的人,英文太差了!我默默地想,你确定今天在中国做生意英文是第一重要?
当然英文绝不是不重要,我儿子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我就给他报英文班,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要进一步向世界展示,融入更广阔的世界,无障碍地沟通、学习,英文是重要的桥梁,但绝不是显示专业水平的首要衡量标准。
最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就算明明从小到大在中国大陆长大,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过是去国外镀了层金,比如就读了一两年硕士的朋友,就神兜兜地说,哦,我中文很差的。中国的很多习惯我很难适应的。
嗯,你真高级!只是但愿你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依然那么高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