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这家曾以玻尿酸原料供应垄断全球40%市场份额的行业巨头,如今却面临着大健康行业的“中等规模陷阱”,其困境引发了广泛关注。
3月3日,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从严治理组织、重返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的内部讲话全文,由公司董事长赵燕发表,迅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这篇讲话不仅是对内部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揭示了公司业绩下滑背后的多重问题。
赵燕在讲话中坦言,华熙生物当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僵化、员工激情消退以及战略方向迷失等多个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曾经高效灵活的运作模式逐渐变得笨重,员工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少与企业理念不符的人员,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管理成本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组织架构的变形是华熙生物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架构也在加速膨胀,导致决策链条变长、市场反应变慢。层层外包的业务模式也使得公司战略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核心能力建设进程受阻。赵燕指出,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除了组织架构的问题,员工激情的消退也是华熙生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资本市场喧嚣的时期,企业家野心膨胀,但随着泡沫的破灭,企业不得不面对降本增效的现实。赵燕在讲话中严厉批评了团队中的“伪管理者”,他们缺乏创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只知道花钱外包和要资源,却拿不出实战思路。这些人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团队的战斗力,也滋生了腐败、利己、走轻松捷径的思想。
战略方向的迷失,则是华熙生物陷入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作为规模接近“中等”的企业,华熙生物需要在保持现有基本盘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的升级迭代。然而,公司在过去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从原料药起家,华熙生物逐步拓展形成了生物活性物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四大业务板块。然而,这些板块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遭遇重创,医疗终端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功能性食品业务则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三驾马车”相继遭遇挑战的情况下,华熙生物近两年将战略重心转向原料端,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然而,这一战略推进并不成功,反而让规模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赵燕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华熙生物需要回到创业型组织的状态,重拾创业初期的冲劲和活力。她呼吁团队成员要自我驱动,自我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也提醒团队成员要保持思考,避免陷入“中等规模陷阱”。
华熙生物的困境,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个案,也是整个大健康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在规模与能力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摆在每一家企业面前的难题。华熙生物的刮骨疗毒,不仅是对自身的自救,也是对整个生物科技企业的一次集体叩问。
回顾华熙生物的发展历程,从一家以玻尿酸原料起家的企业,到如今陷入困境的巨头,其经历令人唏嘘。然而,困境也孕育着转机。只要企业能够正视问题,勇于改革,就有可能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
赵燕的讲话,不仅是对华熙生物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警醒。她提醒每一位企业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陷入“中等规模陷阱”。同时,她也呼吁整个行业要共同努力,推动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华熙生物的困境,虽然令人惋惜,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张,更要注重内功的修炼。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