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起,和九小和三小联合党支部开展了主题为“厉害了,我的伙伴”教师校园微故事征集活动,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已进行七期宣传。每一篇微故事都表达着教师对自己身边同事榜样的敬佩,讲述着和九小和三小深度联盟校教师在平凡工作中以 “四有教师”和 “四个引路人”为引领,争做“三味书香好教师”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职业情操、教育教学智慧和无私的教育情怀。
"厉害了,我的伙伴”教师校园系列微故事(八)
顺应探究天性,引发深度学习
在和九小和三小深度联盟校和九校区校园里,有这样的情景:这边两三个同学拿着笔和本在画校园里的植物;那边有几个同学用ipad在拍摄植物;还有几个同学正在照顾他们亲手种下的新发芽的植物……
这不是在课间,而是在她《植物巧识别》的青少学院课上。学生不是在游戏,而是在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像一个个小小科学家,细致入微进行观察、记录……
深度学习源于课程“黏”住了学生。什么强化了课程的“黏性”?用学生的话说是“好玩”。学生在“玩”中享受学习带给他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享受地“玩”,不仅仅需要课堂开放、自由,还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
为此,她倡导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有序观察比较茎、叶、花、果实等植物器官特征的相同点,分析并归纳出一类植物的特征,最主要的是学生经过学习训练后,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会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方法,这就是她设计课程的核心点。
课堂能够解决的问题只是少数,更多本真问题的解决只能在课余完成,这种情况将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学习场景自发地转移。学生把学到的认识植物的方法用到生活中,认识家里的、小区的、公园里的植物,这种研究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习的边界。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一些结论,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些问题或质疑。这些问题或质疑成为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的重要载体。尊重、重视这些学生的本真问题,通过分享、相互考证,思维的火花在学生间反复碰撞,学生在提升知识理解层次的同时,还提升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了发展。
顺应探究天性,引发深度学习,是她的遵循。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课堂成为培养“人”的舞台,是她的追求与践行。她就是东城区科学学科带头人、和平里第九小学科学教研组组长、科学教师王澎。
王澎老师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忘自身素养的提升。一路学习,一路精进。天道酬勤,她的《给蟋蟀建个家》 获东城区原创课程一等奖,并选送参加市级评选; 微课《植物巧识别》获全国二等奖;担任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北京常见植物识别》一书主编……春华秋实,王澎老师将继续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成为爱学习、爱自然、爱生活的人。
小编寄语:
在和九小和三小深度联盟校,还有许多非常厉害的工作伙伴,他们用爱呵护着学生成长,用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 。
欢迎您继续踊跃投稿!稿件要求见Z盘-新闻宣传。
未
完
待
续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