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频道4月27日电(记者 陆文军 周琳 龚雯)实体经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定海神针”。“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用地,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老工业遗产”,上海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吹响重振“上海制造”集结号。
主攻芯片、大飞机等“人有我无”的核心技术,聚焦先进、高端等“人有我优”的智能制造,“上海制造”将以创新姿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参与合作竞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上海制造”要抓牢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业集群、过硬质量品质三个环节,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高地,大力推动“互联网十制造业”,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全新制造生态系统,推动传统制造模式转型。
1
瞄准“有没有”的核心技术,主动担当国家任务
在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里,上海制造业的占比或许并不高,但含金量必须更高。新时代重振“上海制造”的雄风,上海提出了自己的决心:保障制造业合理比重规模的同时,把高端制造做大做强,放大“头部效应”。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它买不来、换不到。以半导体装备制造为例,它是芯片产品制造的上游,门槛高、难点多,被誉为产业皇冠。其中的关键设备刻蚀机,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过去一直被国外垄断。位于浦东的中微半导体,则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芯片制造设备进入了国际最先进的7纳米生产线,即将进入5纳米生产线。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党中央交办给上海的任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空天海洋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前沿领域,必然成为上海解决“有没有”问题的主攻方向。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透露,上海已经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围绕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科技引领、生态培育,构建“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上海欢迎世界各地的优秀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参与,集众智、汇众力,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发展”。
在这些前沿领域,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吴金城说,2017年,上海新经济增加值占市GDP的比重超过30%,增速领跑于全市GDP增速,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1%。尤其是工业、金融、信息、商务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新经济增加值总量的88%左右。
打响“上海制造”,要在彰显美誉度上下功夫。据介绍,上海要努力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高地,实现拥有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引领业态模式创新。
2
聚焦“好不好”的创新引领,打造先进产业集群
回顾过往,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等广为人知的“上海牌”,一直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在全国乃至欧美市场一枝独秀。
而今,插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翅膀,“蝴蝶牌”化身上工申贝工业缝纫机,广泛应用于汽车、环保、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领域;有智能锁的“永久牌”共享单车,加入“新四大发明”豪华套餐。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高端芯片、新型显示等,一批打破国际垄断的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可见,讨论上海要不要搞制造,就是一个伪命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说,这早已注入“城市基因”。从一件的确良衬衫到一块钢板,再到一片芯片、一架大飞机,上海的产业定位历来就是服务服从国家战略,“国家缺啥,上海做啥”。
放眼未来,上海明确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争取3家左右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培育8-10家制造业“独角兽”,形成200家位列国内外细分市场前三名的“隐形冠军”。
企业精准发力离不开精准施策。针对土地资源紧张,上海提出,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用地,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老工业遗产;匹配企业需求,上海推动“一网受理、全网协同、全市通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政府秘书长汤志平表示,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是“上海服务”品牌的应有之义,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推进政府服务和管理效率变革,全力当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店小二”。
3
着眼“新不新”的品质至上,重回“好口碑”的高光时刻
上海的第一件商标,就属于制造业品牌,这是这座城市蕴含的气质。步入新时代,“上海制造”有四个抓手:打造名品、培育名企、汇聚名家、塑造名园。
“名品”是上海的固有优势。上海提出,要着力打造500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特别是老品牌、老字号,是城市的“精神地标”,可以通过放给市场、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提高质量和品质。
“名企”是创新竞争力的主角。做强世界一流企业,对标世界顶尖跨国公司,构建根植本地、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生产和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争取3家左右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上海步履坚定。
“名家”是城市吸引力的体现。上海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汇聚以卓越科学家引领、卓越企业家运营和精工巧匠支撑的卓越制造人才队伍,让“上海工匠”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名园”是城市的对外名片。长兴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徐汇滨江人工智能、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互联网、静安市北大数据、闵行莘庄军民融合、奉贤东方美谷美丽健康、宝山顾村机器人、金山工业区……上海正重新画出新时代的“产业版图”。上海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介绍,临港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和开放创新先行试验区,正在全力打造国际智造城和滨海未来城,未来将打响“上海制造”的园区名片,参与全球竞争。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指出,“上海制造”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店、名会等。要把握关键,进一步强化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新技术,培育一批引领性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功能性的新载体。
大江东去,百舸争流。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这一次,上海落子“创新驱动”。
来源:新华社上海分社
编辑:鲁薇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