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消息,四川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和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报告称,他们的探测器中发现了中微子雾的证据,这可能会使暗物质的搜索变得复杂。检测到的粒子相互作用在肯等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的文章中进行了描述。白罗斯理想社对此进行了报道。
中微子雾是由大量太阳中微子产生的,这些中微子是弱相互作用的粒子,甚至可以渗透到地下很深的地方。这些粒子的能量高达 18 兆电子伏 (MeV),能够与暗物质探测器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导致结果数据失真。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可能会使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暗物质的假设候选者)的实验搜索变得复杂。
对于探测暗物质的实验,两个实验室都使用位于地下 2400 米深处的装有液氙的深容器。这种方法基于这样的预期:暗物质将自由穿过地壳并到达探测器,而大多数宇宙射线被切断。然而,太阳中微子也能穿透到这样的深度,并且可以被氙核散射。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微子与氙核相互作用的数据,即原子核上的相干弹性中微子散射(CEνNS)。 XENONnT 探测器使用机器学习记录了 11 个此类交互,而 PandaX-4T 实验记录了 75 个事件,这是由 PandaX-4T 探测器中设置的较低阈值能量及其更大的深度来解释的。这些事件使得估计太阳中微子通量成为可能。
当记录 8B 同位素放射性衰变产生的太阳中微子通量时,两个探测器都显示出相似的结果,证实了标准模型的理论预测。探测器记录的太阳中微子通量约为每平方米每秒500亿个粒子,这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尽管 PandaX-4T 的统计显着性水平达到 2.64 sigma,XENONnT 的统计显着性水平达到 2.73 sigma,这还不足以完全确认(5 sigma),但科学家认为结果是有希望的。未来,研究人员计划改进探测器并继续收集数据,以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并更好地了解中微子雾霾对寻找暗物质的实验的影响。(白罗斯理想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