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标准》),从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范、新兴技术五个角度出发,共22类262项具体内容,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
《建设标准》着眼未来5-10 年全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发展要求,针对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业务、医院管理等工作,从软硬件建设、安全保障、新兴技术应用等方面构建起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的体系框架。其中,人工智能位于此体系框架的顶层,充分说明医院信息化正在由以业务为基础的信息化,迈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对患者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侧重于:疾病风险预测、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院智能管理和虚拟助手6大层面。
《建设标准》指出,医院信息化建设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患者个人信息、遗传信息、以及生理指标等信息,实现对患者疾病风险的预测。作为一项推荐要求,《建设标准》规定二三级医院支持3个功能:支持患者个人信息、生理信息、疾病信息等接入功能;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源接入组件;支持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4 种疾病的预测模型。
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的能力
《建设标准》突出强调了AI辅助诊疗的临床应用,要求医院信息化建设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技术,利用临床数据分析模型和知识库,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
推荐二三级医院在信息化升级过程中,系统要具备“支持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名称、症状和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处方用药等5 项内容的自动识别处理功能”。此外,还应支持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精神疾病等5 种疾病的辅助诊疗功能。
在对门急诊电子病历建设的总体要求上,《建设标准》亦对“实时的管理辅助决策、基于大数据的疾病分析、具备统计模型的大数据科研平台、临床辅助决策诊断支持”等6 项应用作了强调。
利用临床大数据提升决策精准度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此次“国标”在新兴技术板块对大数据利用也做出了详细阐释和具体要求。要求医院的系统平台具备以统一的数据标准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挖掘和分析的能力。
在大数据利用方面,强调利用数据中心的大数据资源,对医疗服务、科研管理、 医院治理等的辅助决策支撑应用。
《建设标准》原文参考:
http://www.moh.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4/20180413162542120.pdf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