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戴建君/何婉婷团队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合作,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题为“养殖哺乳动物携带具有跨物种传播潜力的病毒”,揭示了养殖哺乳动物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病毒的重要宿主。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病毒传播机制和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频发且难以预测,其中许多疾病与动物源性病原体有关。尤其是在人类与动物接触频繁的地区,病原生态学数据仍存在巨大空白。为了填补这些空白,研究人员利用单样本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低丰度病毒进行了高度灵敏的检测,深入解析了多种哺乳动物的病毒组特征及其多样性。
02
通过单样本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从不同种类的养殖哺乳动物中提取并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
研究整合了生态地理分布、进化动力学以及公共大数据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系统评估了这些病毒的跨物种传播模式。
研究共鉴定出125种与脊椎动物相关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并在多个系统层面上(包括类群、种群、个体以及组织水平),详细解析了病毒的共感染情况。
研究发现,养殖哺乳动物携带的病毒种类丰富,包括多种已知和未知的病毒。这些病毒不仅在不同物种间广泛存在,还表现出复杂的共感染现象。
通过筛选和评估,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具有跨宿主传播潜力的病毒,例如盖塔病毒和犬麻疹病毒。这些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能力较强,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研究揭示了这些病毒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高传播潜力的病毒,需要加强监控和防控措施。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病毒在养殖哺乳动物中的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识别和评估具有跨物种传播潜力的病毒,可以更有效地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减少病毒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风险。
03
尽管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类型的养殖哺乳动物携带的病毒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养殖管理措施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此外,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实地监测来验证这些发现的实际应用效果,以便为公众提供更具体的健康建议。
参考
Zhao, Jin, et al. "Farmed fur animals harbour viruses with zoonotic spillover potential." Nature (2024): 1-6.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