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网络数据滥用已然成为一种风气,而不仅仅是一个漏洞。
继五天的沉默后,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终于承认,Facebook曾允许数据研究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获取约五千万用户的心理统计数据,并承认Facebook在此次事件中处理不当。但这并不像是在道歉——他似乎已多次回避向社会“表达歉意”。
在我看来,扎克伯格显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认为“剑桥分析”的违规行为仅仅是个人行为,而非网络安全漏洞。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Facebook编写程序以获得数据
经过长达17个月的多方讨论,两类明显影响美国民主的社会媒体问题浮出水面。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个人行为”问题:有人故意破坏规则,暗中操控社会舆论,从而达到其恶劣无耻的目的。例如,某些“造谣专家”召集美国民众上街互相嘶吼。这类事情总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谁在看到那些号称“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的拥护者以及“反希拉里”狂热者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街头游行时,不会觉得好奇呢?而这却在美国大选中造成混乱。
引人关注的“黑命贵”运动
网络安全漏洞不同于俄罗斯那些挑起事端的人,它与一个社会网络的构建息息相关。许多网民言语刻薄,霸凌、恶意骚扰甚至违法的行为使得原本有限的网络空间变得更加紧张。
很多人视那些一成不变、易于接受的网络信息为珍宝,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珍宝”是云计算根据他们的偏好吹出的“过滤泡泡”,或是那些“想法相同”的“朋友们”创建的“思想交流室”。
“剑桥分析”的违规行为被视为“网络安全漏洞”的原因有二。一是剑桥大学那位设计问卷、收集用户信息的科根教授并没有“黑”进Facebook的服务器来盗取数据。他利用了Facebook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Facebook Graph API,下文简称‘FacebookAPI’)”。该项程序自2015年4月起,允许其用户编写应用来获取使用者和他们Facebook好友的个人信息。
Facebook与剑桥分析
媒体研究学者乔纳森·奥尔布赖特指出:“这类信息的体量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大量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成为‘风气’,而非偶然的漏洞’。
扎克伯格在声明中称,Facebook为了防止“个人行为”获取用户的信息,已于2014年采取了最强有力的措施。然而,更换科根用于获取数据的API,只是整套措施的冰山一角。
我认为科根获取数据的行为本身就违反伦理道德,而把这些数据递交“剑桥分析”更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然而,正是由于Facebook、科根甚至任何人都可以利用“FacebookAPI”编写应用程序,因此科根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向“剑桥分析”兜售用户数据的确是不对的,但这都是因为Facebook纵容了像他一样可以获取上万名用户数据的人。这些功能原本就是Facebook向那些程序开发者提供的。
本周,扎克伯格在接受CNN采访时强调:“Facebook会对获取用户心理统计数据的行为展开深入调查。”而他并未提到,Facebook的运营模式本身就是基于收集用户心理偏好数据,以此向用户推送广告。
这不仅仅是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的漏洞,更是当今大多数网站的安全漏洞。和Facebook类似,谷歌也为用户建立个人档案,并通过他们的浏览记录及“谷歌邮箱”等应用程序获取数据,帮助广告商向用户推送广告。
当你在阅读本文时,大约有三十家广告商在监视着你,并把你对这篇文章的偏好添加到你的网上浏览档案中。本报并不是例外,大多数允许广告植入的网站都会监视它们的用户,以此为其广告增值。
互联网的原罪
对于这种“以被迫接受符合心理偏好的消息为代价,获得免费网络内容和服务的行为”,我曾称之为“互联网的原罪”。“长期监视用户,并利用符合其偏好的广告使其分心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危险且具有腐蚀性的。然而,我们没有更可靠的办法让用户为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而买单。
这种“量身定制”的广告是每家广告商每时每刻在每个网站上的所作所为。你认为这不合适,嗯,这本来就不合适。但问题是Facebook也仅仅是这种模式的冰山一角。
对于社交网络来说,处理质量低劣的内容相对容易。如果没有那些刻意编造的消息或是博人眼球的奇闻,社交网络环境大体上会净化很多。
然而,处理网络安全漏洞,情况则不同。
Facebook与广告商的数据交易
当社交网络修补这些漏洞时,它们要冒着破坏自身商业运营模式的风险。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社交平台是不会修补这些漏洞的。
实际上,用户正在与社交平台讨价还价:用户享受服务,平台获取他们需要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有权选择退出这场交易,即付费使用Facebook或YouTube的服务,以确保不受监视或数据不被出卖。
拉派别、暗操作和误导民众是美国政治惯常使用的手段,这早在互联网流行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利用技术手段使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充满敌意,是从未出现过的。这些人如果还有些良心的话,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某种程度上,扎科伯格应该对此心知肚明。“我们有责任保护用户的数据,”扎克伯格表示,“如果不能,那我们不配为你们提供服务。”如果不能修补这些侵蚀世界民主的网络漏洞,Facebook也不配获得我们的支持。
【作者】ETHAN ZUCKERMAN
【作者简介】教授,麻省理工大学(MIT)公民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来源:The Atlantic
编辑/房文雨
翻译/穆伯扬
校对/董一
排版/余稷荣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