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是生物界物种数量最多的类群,没有之一!它的数量为何会如此丰富呢?
1.小体型:与其他大体型的物种相比,同样的营养能供应数量更多的个体。
2.短寿命:一年能够繁育一代或几代。
3.极细分的生态位:比如某种昆虫专一取食特定植物而对其他植物视而不见。
这些特点使我们能在犄角旮旯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
对于昆虫而言,枯木是一个环境稳定,特征显著的小生境。各种甲虫的幼虫可以生活在木质中。而在枯树皮下,树皮与木头分离,形成了一个扁平空间,打造出了一个避光恒湿的小生境,其中的昆虫种类就更多了。
在佛坪保护区野外巡护过程中经常能遇见腐朽的大树,今年春天,我在三官庙瓦房沟找到一节横躺在河道的枯树,翻开树皮发现了一些昆虫。
扁蝽Aradidae sp.(扁蝽科)
枯木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它。顾名思义,形状相当地扁,就像歌者文明来过一般。扁蝽的这样特化扁平的形态,使其能够在树皮下活动自如。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食真菌菌丝,就像是在拿吸管喝蘑菇汤。
图1 扁蝽Aradidae sp.
齿缘扁甲Uleiota sp.(齿缘扁甲属)
它的身体扁平,和扁蝽一样像被压扁了。虽然名中有扁甲,但它其实是锯谷盗科Silvanidae的(我目前还没在秦岭发现过扁甲科Cucujidae昆虫)。齿缘扁甲的形态和扁甲很像,但触角比扁甲长,鞘翅也更粗糙一些。锯谷盗科的昆虫多为储藏物害虫,个头一般比较小,齿缘扁甲这样扁平化的形态算是锯谷盗科中特征显著的种类。
图2 齿缘扁甲Uleiota sp.,触角比身体长,室内拍摄
丝尾螋Diplatyidae sp.(丝尾螋科)
树皮下还有一只丝尾螋若虫。丝尾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通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丝尾螋属于革翅目(一般称蠼螋),但和其他蠼螋不一样的点在于,它的若虫尾须是不成铗状的,只有最后一次蜕皮后为成虫才能变成尾铗,这使得丝尾螋若虫有点原始直翅类的样子。
图3 丝尾螋Diplatyidae sp.若虫
跳虫Collembola sp.(弹尾纲)
它是广义的昆虫(六足总纲),但不是狭义的昆虫(昆虫纲),跳虫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腹面的弹器,遇到掠食者,能弹射到其他地方进行躲避。颜色一般是灰色到棕色,比较朴素。个头也有大有小,最大可达17毫米。喜阴,所以一般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能见到很多。
图4 这片树皮上有一只跳虫Collembola sp.,一只扁蝽若虫和两只扁蝽,室内拍摄
隐尾蠊Cryptocercus sp.(隐尾蠊属)
翻树皮时,我还看到了隐尾蠊。隐尾蠊纯粹是吃腐木的昆虫。与我们家里经常见到的蟑螂小强不一样,隐尾蠊是天生无翅的,整体棕色,表面还发亮,头部从背面看不见,只能看见触角。前胸背板上有四个平缓的凸起,这是它的一个鉴定特征。
图5 隐尾蠊Cryptocercus sp.
枯树皮下的生境通常还会有其他昆虫,例如隐翅虫Staphylinidae sp.(隐翅虫科),一些甲虫的幼虫,或者蜈蚣,鼠妇Isopoda sp.(甲壳纲等足目)一类的节肢动物。去年冬天我还曾在三官庙牌坊沟的树皮下翻到过石蛃Machilidae sp.(石蛃科),石蛃是最原始的昆虫类群,无翅,颜色和跳虫一样朴素,但是个头要更大一点,大约15mm,尾丝也很明显。春天的时候拿着相机再去拍,却找不到了,猜测枯木可能只是石蛃越冬的临时住所,将来要更仔细地观察和寻找。
图6 鼠妇Isopoda sp.
图7 隐翅虫Staphylinidae sp.
处处留心皆学问,对昆虫尤其如是,无论在沙漠还是雨林,高山还是平原,如果你对昆虫感兴趣,总能在身边发现一些有趣的小小生灵。当然,在去探索的道路上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毕竟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