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财闻汇、鸣金网、上海全知道(iknow-021)、新闻晨报、周到、21世纪经济报道、法制晚报、每日经济新闻、酷玩实验室
最近“杀熟”最火的是滴滴,相同起点,相同终点,但不同的人出现了价格不同的情况!
然而,滴滴CTO已对此否认,给出了一大堆理由。所以,我们今天不以滴滴为例,来看看其他的“异曲同工”!
近日,有网友一行十人去看电影
然而
却发现了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在某票票APP上
同一部片子、同样的电影院和场次
不同账号却显示不同价格!
网友表示,他们5个人买10张票
却有三种价格
并且,平时不怎么买电影票的人
买的是最便宜的
而会员等级最高的反而票价最贵的!
这......不符合常理啊
照理说,一般不是会员等级越高
就越优惠的吗?
难道是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或规则吗
网友是一头雾水
然而,这不禁让人联系到前段时间
有新闻报道的
某旅行服务网站利用大数据“杀熟”
预定同一酒店、同一日期和房型的房间
“熟客”的价格
要比用该网站用得少的用户
价格高出不少
一名洛阳网友@遇友随缘爆料说
她原本只是想去看一场《红海行动》
一张票要65.8元
但是在第一次付款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就付款失败了
就在她想要重新买票的时候
正好看到办城市卡有优惠
于是她就先去买了城市卡
打算办完卡再重新买票
就在她办完卡
回到购票页面之后
奇迹发生了
之前同一场次的电影票价
反而瞬间涨了10块!
预定酒店被网站“杀熟”
连买个电影票都这么不让人省心....
专宰熟客,买得越多,就越贵?!
也是让人没想到的操作了...
有网友调侃,
这怕是遇到了假“佛系”公司吧,不杀生,只杀熟。
也有网友也喊话监管部门,
大数据“杀熟”是透支消费信任,
不能纵容滥用大数据!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网友们的那些“杀熟”奇遇:
1、某旅游平台订酒店,价格因人而异;
2、某平台订专车,根据使用的手机设备价格定价;
3、买票看电影被大数据攻陷,土豪客户土豪价;
4、电商也玩差异化定价;
5、视频会员定价,也可能跟你的手机有关哦!
不说不知道
这种“诡异”现象,在日常生活中
很是常见!
1、网约车
“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
2、机票预定
“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
3、通讯套餐
“我老公消费比我低,开通不限流量服务的时候,他只要开通88元的套餐,我必须得开通138元的。”
4、酒店预订
......
并且,“杀熟”真不是网友们想太多
“价格歧视”确实存在
据记者实测
在某购票平台上
其黑钻账号、青铜账号和小白账号
三者显示的价格依次下降(从左至右)
新账号比老账号少5.1元!
在线上旅行平台上预定酒店
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此记者测评来源于:周到
而至于机票预定
平台如判定用户急需就会提价格
此记者走访来源于:周到
关于网约车,固定线路的用户报价就会高:
此记者走访来源于:周到
......
看完
真的感觉套路层出不穷
包揽我们日常生活的众多方面
然而大家一直被蒙在鼓里
而面对“大数据”背后这样的“套路“
专家表示,要规避这种现象
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和有关方面的管控
毕竟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
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外人不得而知
网友“炸”了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杨义先坦言:
“必须承认,就现实情况来说,
大数据隐私挖掘的杀伤力,
已远远超过了大数据隐私保护所需要的能力。”
法制晚报评论称:
大数据本身也没有罪。
刀能杀人也能救人,
刀本身没有罪恶,
问题在人不在刀,
一切善恶都取决于人的思维和心态。
大数据的出现与成长,
一直伴随着各种怀疑和忧虑,
不能将问题归咎于大数据本身,
不能因噎废食地遏制大数据发展。
当前,
我们应该反思大数据发展的伦理问题。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其实,
大数据“杀熟”引发网友热议的焦点在于
“即便自己不缺那点钱”,
也不愿意成为待宰的羔羊
为一件商品付出超过本身售价的价格!
毕竟,
互联网时代让传统商店开始逐步实现
“货不二价童叟无欺”
没有人愿意退回到再次被坑的局面中。
大数据“杀熟”最让人失望的是:
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
在购买、预定机酒或电影票时
注意货比三家,甚至“货比三人”
用自己的账号
和身边朋友的账号比比价!
以免被“杀熟”!
关注鸣金网,离时代更近一点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