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对未来的探索,《人工智能》是对爱的探索,那《侏罗纪公园》就是对过去与生命的探索。
人类在探索未来的同时,也在探索遥远的过去。而这两个好像完全不同的方向,其实都是一个共同的方向,探索未知。
但不知道你是否会想起一句话,人类也总是害怕未知的事物。因为未知的事物,我们无法估测会有怎样的风险。
比如把恐龙复活,两种不同时代的物种突然共生在一起,谁又能预料得到,这会发生什么事呢?
《侏罗纪公园》就给上面这个问题写了一个999k个赞的回答。
故事开始于一个筹备开业中的观光小岛,斯皮尔伯格用了3分钟就用侧面描写描述了恐龙的恐怖。
这个小岛就是由一位叫John Hammond的大老板不惜重金筹办的“侏罗纪公园”,一个类似于迪斯尼乐园的主题公园,不过里面的供人参观的,不是什么机动玩具,而是被复活的活恐龙。
众所周知这部电影是系列三部曲的开始,也是《侏罗纪世界》的前传故事。第一部的时间线则在公园正式营业之前,Hammond找来了考古学家男女主角Grant和Ellie,另外还有一个数学家Malcolm和一个卖便当的律师。
回顾这部经典电影不仅可以发现新《侏罗纪世界》系列里的隐藏彩蛋,还能感叹漫威电影宇宙如今真的是无处不在。
饰演男主Grant的山姆·尼尔,在《雷神3》里客串过戏剧演员“奥丁”,而马特·达蒙演的“洛基”。
片中颇为抢镜的数学家Malcolm,扮演他的是杰夫·高布伦,正是《雷神3》里同样抢镜的宗师。
当然还有当时饰演小配角的神盾局局长塞缪尔·杰克逊。
电影还会解释恐龙是如何复活的,而且《侏罗纪世界》里的关键角色Dr.Wu也会在第一部中出现,并且都由华裔演员黄荣亮出演,成为两个新旧系列的一个连线。
即便是25年前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依然能与新版电影紧密结合,共享一个世界观,除了故事的可挖掘性强,当年的电影特效没有“丢脸”也是重要的原因。像更早之前的《人猿猩球》系列,索性就是重启了。
许多年之后看这部老片,特效依然是完爆现在的许多所谓的国产特效大片。
无论是刚从蛋里出生的恐龙宝宝。
近距离的成年恐龙。
都会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用道具实拍的。实际上,这就是用道具拍的。大部分恐龙的镜头都是机械恐龙模型拍出来的,真正使用电脑特效的地方还是很容易能看出来。
所以说,人工特效,才最为致命。
如果只是视效做得好,那《侏罗纪公园》也是很难被列入经典的。而这部电影经典的地方,除了超越年代的逼真视效,还有就是对复活恐龙这件事情的一个探讨。
如果现实中真能那样得到恐龙的血液,并且复活恐龙的话,无疑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但问题是,我们应不应该这样做?
其中一场“圆桌会议”的戏,就讨论了这个细思极恐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这场戏才是《侏罗纪公园》的核心所在。
在亲眼看见恐龙被复活这个震撼的场面之后,酷酷的数学家Malcolm表示强烈反对这个公园的。这个角色之所以抢戏,除了杰夫·高布伦的表演,剧本给予他的位置也是十分关键的。Malcolm的存在比主角更为重要,他才是真正的“主角”。
他认为恐龙和人类一样,都是不愿意被管束的。就像被困在精神病院里的McMurphy,被陷害入狱的Andy Dufresne,不会甘于被困,而是会自己找出路。
“生命总会找出路。”这句台词成为了《侏罗纪世界2》预告的核心句。系列老粉就知道,这句话其实就是来自杰夫·高布伦的Malcolm一角。
另外还有许多经典系列台词,也是出自他之口。像“上帝创造恐龙,上帝毁灭恐龙,上帝创造人,人毁灭上帝,人创造恐龙。”
电影也明显地告诉了,不,是警告了我们。把恐龙复活是自取灭亡,因为生命是不受控制的,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无法压迫生物的本能。
就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根本没办法完全压抑住自己的本能,可况要压制一个我们根本还没完全了解清楚的物种呢。
这便是探索未知的风险。过去的未知,是恐龙,就算可以复活,我们也要谨慎为之;未来的未知,便是人工智能,严格来说是人造生命。
如果哪一天我们真的能够像《异形》系列和《银翼杀手》这些电影一样,真的能够创造出生命了,谁又能保证这些创造出来的生命,就不是曾经主宰世界的恐龙呢?
永远不要低估未知,更不要低谷生命。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没有人在思考。
我们原本是要废除纸张,而我们真正废除的却是思考。
——《侏罗纪公园》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