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大头开始改用红双喜内置底板的时候,我记得看比赛时候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头由外置换了内置技术下降了不适应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我记得当时金满贯龙5刚上市不久,我对金龙5的性能是很喜欢的,寻思着红双喜现在对内置板子的调教还是很有水平的,给大头大胖照着金龙5的方向调整一下用起来应该也问题不大。后来我认识的一个国家二队的小朋友也由VIS转了968,我问他原因给我的答案是968的弧线更好一点。
我感觉最早的引领“内置底板加硬化”这个玩法的是Yasaka竞技者Power,中小力量做的不像老龙5那么绷弹,也不像W968那么偏肉,更加接近外置的硬挺感,大力量击球又能感觉到板子的整体形变,像整个板子在扇球。后来出的一些内置也纷纷走上了这个道路,包括这次咱们的主角,狂飙王Q(之所以带个Q,是为了跟老版本的做个区分,Q选自DHS给大头定制底板Q968的首字母。)
狂飚Q整体上也属于外硬内软的板子,采用了159*150的板面,厚度在5.9mm左右,比飒稍薄。平衡点相比飒更偏拍头。种种迹象表明,这两个属于两种不同风格的板子。实际上手也如此。虎口处握感跟龙5系列保持一致,个人感觉不如飒的握感。
狂飚Q也属于典型的内置底板加硬化。中小力量下击球手感偏硬,速度中等,感觉到没有龙5那么活泼,也没有飒出球快,属于中规中矩的一个表现,发力以后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底板抓住球往外甩的那个感觉,跟老龙5的感觉很一样。速度中等偏上,旋转要比飒和金龙5要好一点。控球也比较稳定,防守也比较稳。狂飚Q有点儿结合了中小力量下的金龙5和大力量下的龙5的特点的一个板子,整体上感受还是挺不错的。
来个对比,红双喜自家的,龙5、龙5X,金龙5,飒,Q。
龙5重心偏头,中小力量下控球偏弹,发力后兜球外甩的感觉很明显,整体的力量和旋转非常的好,落台后对手感觉到的压迫感很强。
龙5X个人感觉重心稍微靠后了点,控球依旧略偏弹,但加强了大芯,稍微有点儿降低龙5那种兜球感觉,但力量有所提升。
金龙5重心相比龙5也靠后,跟龙5X差不多。这个调整了中小力量下的手感,更稳定扎实,发力后兜球感觉没龙5那么明显,整体非常的均衡,容错率超高。
狂飚飒属于另外一个风格的板子,整体偏厚板面细长,重心比较靠柄,强调一个速度和连续,大力量下兜球的感觉没有狂飚龙系列那么强烈,砸台的感觉不够强烈,但速度和连续性能非常的好,超过金龙5。发力后非线性变长的弧线也非常具有攻击力。
狂飚Q像是结合了一部分龙5和一部分金龙5的特点。中小力量下稳定扎实,控制和借力都有一个不错的表现,起速也不错。发力后像龙5一样兜球的感觉非常的强烈,旋转和弧线很好,但给对手的压迫感没有龙5那么猛。毕竟狂飚头要比龙5厚了一点。
总体来说这几个板子性能都还不错,业余打我个人更推荐打打狂飚飒。另外吐槽一下红双喜现在的做工,柄做的乱七八糟,拍面切割的时候也都歪着,拍面拉丝掉片的,非常的差劲。要从做工这方面来搞,红双喜的板子都不推荐。撕个胶皮跟伺候爹一样小心翼翼的,烦心。
版权所有,抄袭是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