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零开发一个单机存储引擎-以VDL Logstore设计为例

VDL简介:

VDL是VIP Distributed Log的缩写,是唯品会自研的基于Raft协议的新一代分布式Log存储系统,多副本、强一致性是其关键的特征。这里的Log不是指syslog或者log4j产生的用于跟踪或者问题分析的应用程序日志。Log贯穿于互联网企业应用开发的方方面面,从DB的存储引擎、DB的复制、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到消息系统,本质上都是Log的存储和分发。想要进一步了解VDL,可通过文末链接阅读相关文章。

本文将介绍VDL Logstore在设计、开发、测试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够给读者在设计和开发分布式存储系统时,提供参考思路。

1

VDL Logstore概述

如何设计存储引擎,使得读写接口的性能足够高?如何保证在机器宕机时,存储引擎能够将已存储的数据恢复到一致性状态?如何测试存储引擎的正确性?本文将着重介绍VDL系统的日志存储引擎--Logstore的架构设计与核心流程实现,及为了保证Logstore的正确性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Logstore的读写性能,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了解设计和开发一个存储引擎的『前世今生』。

1.1 Logstore提供的功能

VDL中有两种日志形态,一种是raft日志(以下称为raft log),由raft算法产生和使用,另一种是用户形态的Log(以下称为user log),由用户产生和使用。Logstore作为VDL日志存储引擎,同时存储着VDL的raft log 和user log。Logstore在设计中,将两种Log形态组合成一个Log Entry。只是通过不同的头部信息来区分。Logstore需要同时提供两种不同形态的Log操作接口,主要有以下几类:

◆读取,根据索引信息,读取对应的Log。

◆写入,将用户产生的Log,封装成相应的user Log和Raft Log写入到Logstore中。

◆删除,删除用户不再使用的Log,以文件为粒度,从最开始位置往后删除。

◆转换,由Raft Log获取对应的user Log。

◆截断,截断一部分Log,主要是为了支持raft lib中删除未达成一致的Log的功能。

2

Logstore的架构设计

2.1 系统架构

Logstore由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组成,同时Logstore还会在内存中缓存最新的一段Log Entry,用于Raft lib能够快速地从内存中读取到最近Raft log,同时用户也能够快速读取到最新存储到Logstore中的user log。Logstore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segment: 用于存储log的文件,大小固定(默认是512MB)。Segment文件从前到后代表着log的顺序,Logstore通过追加的方式不断将Log Entry写入到segment中。Logstore只追加Log Entry到最后的Segment文件中,对于整个Logstore只有最后一个segment可读可写,其他Segment文件只读。由于Segment文件大小固定,我们采用mmap函数方式对segment文件进行读写。

◆index: 用于存储对应的segment中的log entry的元信息,例如:log entry在segment文件中的偏移,raft log index等。每个索引项大小固定。用于加速查找raft log和user log。

◆MemCache: 缓存最后一段log entry数据,保证VDL能够从内存中读取最新的一段log entry数据。

读取,根据索引信息,读取对应的Log。

segment由一条一条的raft log entry组成,raft log的data部分存放的是user log。每个segment文件对应一个index文件,index file由index entry组成,index 文件中的索引项纪录了对应raft log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示意图如下所示:

3

Logstore的核心流程实现

3.1 读数据流程

Logstore读数据分为两种情况:

Read in MemCache,MemCache的元数据记录了缓存的Log范围信息,当读取范围刚好落在MemCache内时,则Logstore直接从MemCache中读取Log并返回。

Read in Segment,当上层读取的Log范围未完全落在MemCache中时,则会从segment文件中读取。Logstore记录了每个segment的Log范围元数据信息,先通过segment范围元数据信息,定位到读取的开始segment,然后在通过索引来定位具体的文件偏移。例如,读取raft index 为10010-10019这段范围的raft log,segment范围如下图所示:

根据segment的Log范围元数据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此次读取范围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都在segment_2中,由于Raft log entry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如何定位读取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文件偏移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索引项,在Logstore中每个Log entry对应的索引项大小是固定的,索引项纪录了该raft log entry在segment文件内的文件偏移。segment_2对应的index文件第一个索引项纪录的是raft index为10001的raft log entry索引项,所以需要在index文件中超找raft log index范围是:10010-10019,就非常简单了。直接读取index 文件的第10到第19范围的索引项,然后根据索引项内的文件偏移到segment上读取raft log。大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3.2 写数据流程

raft算法要求写入的raft log必须强制落盘后,才能返回成功。通过将log entry批量异步写入segment文件,并调用sync_file_range函数强制刷盘。为了提升写入segment性能,segment文件创建时就预分配了512MB的磁盘空间,这种预分配文件空间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写性能。将索引信息写入index文件是异步写完后就返回。同步写segment,异步写index的方式降低了raft log写耗时,但又不影响raft算法的正确性。因为raft算法是以segment中的数据作为参考标准的。

Logstore写入流程如下图所示:

3.3 数据恢复流程

Logstore必须要考虑到在VDL系统异常退出时,存储的数据有可能出现不一致。例如在Logstore写数据过程中,机器突然宕机。这时候就有可能只写入了部分数据,在设计Logstore时就必须考虑到如何支持数据恢复操作,保证写入Logstore的数据的一致性。

在Logstore中,只有最后一个segment文件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的可能。因为Logstore在写满一个segment文件后,会创建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在创建新的segment文件之前,Logstore通过sync系统调用让最后的segment对应的index文件内容强制刷盘,并且最后一个segment文件写入本身就是同步写。通过这种机制保证了只有最后一个segment写入的数据存在部分写的可能。而在这之前的segment文件和index文件内容都是完整的。

有了上面的保证,数据恢复我们只需要考虑最后一个segment及其index文件中的数据是否完整。Logstore通过一个标识文件来标识系统是否正常退出,如果文件存在且里面的标记为正常退出,Logstore就走正常启动流程,否则,转入数据恢复流程,Logstore数据恢复流程,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

4

Logstore的测试

为保证Logstore的正确性,我们对Logstore对外提供的接口函数及内部调用的核心函数都做了单元测试,通过gitlab+jenkins持续集成的方式,保证每次提交都会触发脚本将所有的单元测试重新运行一次,如果新增代码或改动代码,导致单元测试失败,我们可以立刻发现。通过这种持续集成的方式,我们可以保证每次代码提交的质量。

仅仅有单元测试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无法预测Logstore某个接口函数异常,对整个VDL系统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我们还对Logstore进行了异常测试,通过一个自研工具FIU,对Logstore中特定的函数注入各种异常条件,测试Logstore的在异常情况下,对系统的影响。我们在Logstore相关代码中插入固定的异常代码,然后通过FIU来触发相应的异常点。这样就可以让Logstore走入指定的异常逻辑代码。异常注入测试主要分为两类:

◆增加读或写延迟,Logstore向上层提供读写raft log和user log等操作。例如,读取raft log增加3s的延迟、写入user log增加1s-3s的随机延迟。我们测试在这类异常场景下,对上层VDL会造成什么影响,结果是否跟我们的预期一致。

◆部分写问题,机器突然宕机,有可能导致Logstore部分写操作。也就是segment有可能只写入了部分数据,或者index文件只写入了部分数据。同样,我们也是在写入segment文件逻辑和index文件逻辑中增加异常点,利用FIU触发指定的异常逻辑。这样就可以测试到在Logstore出现部分写时,Logstore的数据恢复流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是否符合预期。

有了这类异常测试,我们可以提前去模拟线上有可能出现的异常场景,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未知缺陷。保证VDL上线后更加稳定、可靠。并且添加异常各类异常测试用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着VDL系统开发和演进的全过程。

5

Logstore的性能优化

为保证Logstore具有高性能的读写,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比如通过文件空间预分配来提升写性能,通过mmap方式读日志数据,提升读性能。在代码开发完成后,结合go pprof和火焰图来定位Logstore的性能开销较大的系统调用或代码段,并做相应优化。性能优化方面的工作,比较有意义的几点,可以分享一下:

◆批量写数据,不管是写segment还是写index文件,都是将数据先组合在一个内存空间中,然后批量写入到磁盘。减少IO调用带来的开销。

◆index文件异步刷盘,在前面的设计中,我们谈到在segment rolling操作中,需要将index文件同步刷盘后,再创建新的segment文件。通过持续观察发现,每次index文件刷盘都要消耗4ms-8ms的时间。写入操作如果需要segment rolling时,这次的写入延迟额外会增加4ms-8ms。Logstore的写入就会出现抖动。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index文件同步刷盘所做的操作就是将index文件对应的内存脏页更新到磁盘。如果我们能够减少segment rolling操作时index文件对应的内存脏页数量。就可以缩短index刷盘的耗时。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每次写index文件时,再调用sync_file_range操作异步将index文件数据刷盘,这样就可以分摊最后一次刷盘的压力。经过优化后的index文件刷盘操作耗时缩短到200us-300us。使得整个Lostore的写入耗时更加平滑。 在核心函数调用中Logstore记录相关metric信息,在Logstore上线后,通过日志收集系统,收集metric信息到influxdb,然后通过grafana展示出来。有了grafana的直观展示,我们可以监控到耗时比较长的系统调用,并做针对性地优化。目前关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都达到了预期的性能目标。

6

总结

本文介绍了Logstore在设计、开发、测试和性能优化等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在后续演进中,我们希望结合业务场景,对数据做冷热分离,进一步降低生产系统的成本。到时候有新的心得体会,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5G1DHE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