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其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并进行针对性布局,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与此同时,开放开源、“技术无国界”逐渐成为各国企业研发人工智能的共识,但在国家安全方面,这种开放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一把“双刃剑”。
纵观各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几乎所有的世界一线国家都在针对自己的条件,制定独特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希望在这一轮的科技竞赛中取得领先。比如美国庞大的资本市场推动,中国政府不断拟定新政策与发展规划支持,德国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传统的工业基础,到英国不可忽视的人才优势。其中,数据、算力、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基石,堪称最核心、最底层的部分,深度学习也由此成为国内外企业的布局重点。
但实际上,越是核心的技术,越隐藏着潜在危险。以谷歌开放的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为例,去年被国内开发者发现了一个严重漏洞可以对AI用户进行攻击。由于一个投入使用的深度学习应用往往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所以恶意模型的攻击点很难短时间被察觉,但由于智能体内部的逻辑关联性,一个点被黑客攻击很可能将会全盘受控。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安全隐患,显然比互联网时代的黑客攻击更加严重。
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积累看成一幢高楼,如深度学习一类的最底层核心技术可以视为大楼的地基,这意味着,一旦有人攻击深度学习平台的底层漏洞,就相当于炸毁地基。所以说,虽然该漏洞最终没有引发安全问题,但这为国内广大开发者敲响了安全警钟,在应用国外开发框架时必须提高警惕,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更高一层来讲,若这一问题出现在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上,结果难以想象。由此,在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即:如何应对AI时代的网络安全,使相关核心技术不会受制于人,从而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未来,这也或将成为中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命题。放眼当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推动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深度学习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
如今,我国也正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发展,去年年底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让更多的开发者依托这些平台快速搭建自身的产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极速发展,以百度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经走在了全球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前沿;中国的AI创业企业也正在崛起。美国商业研究公司CB Insights在2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某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方面正在超越美国。该公司发现,在中国发布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专利数量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发布的专利数量,尤其是在2017年。
由于技术全球化,国产化并不能彻底断绝人工智能领域安全问题的隐患,因此,提升国内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才是根本解决办法。由于中国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方面比美国企业更有优势,同时,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也让国内企业愿意更多地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
事实上,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新挑战,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国内AI企业来说,开发者在使用开发框架时应该要考虑逐步脱离对谷歌等国外企业的依赖,毕竟在AI强国时代,在底层框架上任何可能被实施攻击的漏洞都可能对整个行业乃至国家信息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相比技术迭代,信息安全的优先级显然更高,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国家推动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以这四大平台为基础带动国内AI产业整体发展的根本目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