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肖淙文 通讯员 蓝倞
新物种“吴越拟鲿”。通讯员 周佳俊 摄
浙江又有物种上新。5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刊发论文,确认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新鲇鱼,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Tachysurus wuyueensis”,中文名为“吴越拟鲿”。
吴越拟鲿作为新物种被发现是在2020年。“我们是在由保护区管理中心组织的综合科考项目中首次采集到这种鱼的,当时渔网里有一群小鱼,除了优势种光唇鱼之外,还有九龙山常见的盎堂拟鲿等,但是有几条拟鲿特别不一样。”新物种发现者、浙江自然博物院袁乐洋博士告诉记者,这种鱼身体特别细长,也没有盎堂拟鲿身上的斑纹,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未被记录的物种,赶紧采样,同时科考队成员也潜水拍摄了活体照片。此后,九龙山管理中心科研站的科研人员也多次记录了该鱼类的身影。
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最终确认其为一种没有被记录报道过的未知物种,并为其命名“吴越拟鲿”。“钱塘江曾经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界河,我们推测这个新种除了论文标本采集的两个分布点丽水九龙山(乌溪江)和黄山(新安江)以外,可能还分布于钱塘江流域的一些上游溪流中,所以以此命名。”论文第一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向记者解释。
吴越拟鲿隶属于鲇形目,鲿科,是我们常吃的“黄辣丁”——黄颡鱼的近亲,但是和广泛生存于江河湖泊的黄颡鱼不同,吴越拟鲿是严格的溪流鱼类,生存在水质冷凉清澈,密布卵石的溪流源头水域,夜行性,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由于吴越拟鲿对生活环境选择苛刻,限制了它们的扩散分布,使得它们栖息地碎片化,难以被人们发现。“新物种的存在其实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被发现,保护区对区内环境的严格管理,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为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契机。”袁乐洋说。
此前,遂昌县农业农村局曾开展《遂昌渔业资源调查》项目,项目主持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颉志刚(原浙江师范大学教师)采集到的部分拟鲿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与新种为同一物种,并最终作为模式标本记录。该项目还把遂昌县鱼类记录由《遂昌县志》记载的28种增加至70种,表明遂昌县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鱼类是水生生物群落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大多情况下位于食物链的顶层。”颉志刚介绍,鱼类多样性是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和评价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据悉,遂昌九龙山地处乌溪江上游源头区域,保护区内保存有600公顷以上的原生林和老龄林以及其他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九龙山峰峦叠障,大山组断了物种和物种的交流,这种地理隔断更容易进化出新物种。”颉志刚说。
近年来,随着当地与科研单位、院校的合作不断深入,不但推动了九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深化,也让许多隐秘在深山中的新物种露出真容。自建区以来,科研团队和专家先后在九龙山区域发现了九龙棘蛙、九龙新蝎蛉、丽水钩瓣叶蜂等11个动物新物种,以及九龙山榧、九龙山景天、九龙山凤仙花等39种植物新物种。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