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冬健
倪楚君,浙江大学 提供
特聘研究员、享受教授级别的待遇,初听这个头衔,也许是一位儒雅的老教授、一位中生代的“大牛”?
在浙大二院眼科中心,“95后”倪楚君是最年轻的特聘研究员。
究竟是怎样的实力,让浙江如此求贤若渴?
01
登上“珠穆朗玛峰”
据公开报道,倪楚君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Nature)发表博士毕业论文,介绍变形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展望。
《自然》,可谓是科学界的珠穆朗玛峰。它的声誉总是与那些科学史上的重要论文联系在一起:中子的发现(1932),核裂变(1939),DNA双螺旋结构(1959),板块构造理论(1966),脉冲星的发现(1968),南极上空臭氧空洞(1985),多利羊的克隆(1997)……
倪楚君敏锐地观察到一种特殊的水凝胶。这类新型的定时形状记忆水凝胶材料无需外加刺激即可自动发生变形,而且自动变形的时间可以任意设定。
换句话说,这种水凝胶具有复杂的“记忆”,不仅能记得之前是什么形状,而且“知道”什么时候要恢复。这一发现对材料甚至是整个化工领域来说,都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在论文的具体应用中,倪楚君针对干眼症设计了相应的定时变形器件——一款全泪道定时栓塞。
传统水凝胶的变形栓塞一旦植入泪道,便因为人收到体温而受热不可控变形,不仅在效果上没能完全填塞泪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发生脱落。
这款全泪道定时栓塞,可以利用新材料的定时特性,开发长期稳定的操作窗口填充整个泪道,并设置机械互锁变形能力进一步长效固定。
论文不仅仅只是设想,还具备临床应用的转化潜力。
有这样的研究与创新天分,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图源 视觉中国
02
年轻人,大胆地“推上去”
谈到倪楚君和她的研究,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姚克这么说:“医疗的发展离不开科研,而科研的转化离不开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中,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有风君想到《古文观止》里有篇挺有意思的小文,叫《王孙圉论楚宝》。讲的是楚国一位名叫王孙圉的官员出使晋国。晋国向他炫耀美玉,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你们楚国的宝贝美玉还在吗?
没成想王孙圉迎头痛击:美玉当然有,不过楚国之宝是像观射父、倚相一类的人才和云梦泽、徒洲一带的物产,那些叮当作响的美玉也能算宝贝?
人为韶秀,才为至宝。百字小文中绵亘的朴素价值论千年未改,至今犹循。
倪楚君,浙江大学 提供
不难发现,这几年有关“90后”博导和教授的新闻层出不穷,象牙塔的“后浪”一浪高过一浪。
例如,浙江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冯建东出生于1992年,2021年他带领团队首次实现了单分子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空间成像,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第一次实现了电致化学发光的超分辨成像。这项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刊登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陈杲出生于1994年,2021年便攻克复微分几何领域世界难题,发表了《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论文。
……
图源 视觉中国
有研究表示,科学家出成果的黄金期为30岁到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者只要有想法、有活力,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
如今,我国高校也在摆脱论资排辈的传统人才观念,让真正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脱颖而出,带动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教授、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只要学校认为学者达到了条件并有需求的岗位,评聘或任命谁,应该都由学校说了算。符合条件又有工作热情的青年人才,就是要大胆地推上去。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青年人才创造最优条件,搭建最好舞台,才能留住人才,激发人才优势,真正在国际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中“出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