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一席话引发了热议。
在央行举办的记者会上,周小川表示央行较早就开始关注数字货币、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等新兴金融科技,也在和业界共同进行研发。
他认为,数字货币发展有技术上的必然性,未来可能纸质货币、硬币等会逐渐缩小,甚至不存在了,中国的数字货币在研发到一定阶段以后会进入测试阶段,但他同时强调,对于数字货币的发展要相当慎重,研发数字货币要经过充分测试,可靠后再推广。
他还提到,在考虑新技术的同时,在服务方向上要清楚,不希望创造一种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要强调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市场上发行数字货币的行为,周小川认为,要考虑给消费者、零售市场带来效率、安全、隐私保护,要考虑大局,不要跟现行的金融秩序、金融稳定直接冲突。
他指出,不慎重的产品要停一下,一些有前途的要经过测试后再推广。在投入运行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跟消费者、投资者的关系。如果在测试还不太充分的情况下迅速扩大,则会产生问题。
对于当前火热的数字货币交易,周小川认为要更加慎重。他指出,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不太符合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至于接来下是否还会出台监管政策,周小川提到,未来的监管是很动态的,具体要取决于技术成熟程度,以及测试评估情况,这还有待观察,也不是说马上要拿什么样的监管措施。
02
哈希来概括下行长讲话的几个重点:
1)数字货币的发展有必然性。
2)新技术要服务实体经济,而非投机。
3)不慎重的产品要停一下。
4)不赞同虚拟资产交易。
5)未来的监管是很动态的。
从行长的讲话,哈希还是读出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
对于最近火热割韭菜的「虚拟资产交易」,行长不仅不赞同,还明确指出“不慎重的产品要停一下”。
对于这两点,哈希引申一下。
不管是之前爆出来的“某大媒体平台利用舆论割韭菜”还是很多人诟病的“大资金借势拉升项目价格获利离场”,从去年年底开始,大家都可以感受的到区块链项目数量的井喷。
是什么让区块链这个入行门槛很高的行业突然项目数量井喷?难道是因为突然出现了一大波区块链人才?并不是......是因为赚钱效应。太多本来和区块链八杆子打不上边的项目,披上了区块链的外衣进场,他们是要利用区块链改变世界?并不是,他们就是看到一个个“尚未起步”的项目披着区块链的外衣融了很多很多钱,所以眼红,所以进场。
这些就是行长所说的“不慎重的产品”。
03
不夸张的说,哈希认为95%的区块链项目,都可以定义为“不慎重的产品”,手握这些项目代币的朋友,你们要小心了。
尽管最近很多项目的Token已经瀑布似的暴跌了很多了,但如果一个Token背后是空气,那么这个Token大概率还真的是会跌成空气呢。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区块链项目是真的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做事情,还是它只是披着区块链的外衣割韭菜呢?
哈希给大家几个思考方向:
第一,你要想这个项目的模式是有需求的吗?
第二,你要思考帐本公开化,在这个项目中有必要吗?
第三,去中心化,在这个项目中有必要吗?
第四,这个项目解决了什么原本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五,这个项目是不是会使效率加快?
第六,这个项目后期如果创始人走了,项目还能正常进行吗?
前几个是在评估项目“区块链化”的必要性,后几个是在评估这个项目是不是通过规则实现共赢。
04
干货抖完了,各位,快拿出你手里的Token,翻开它们的白皮书,对照上面的几点,看看自己投资的项目是不是靠谱。
区块链项目也即将分化了,95%的项目会消失,剩下的5%会腾飞。
如果最终对照后你依然觉得自己手里的Token是有价值的,那就坚信价值,如果对照后你觉得自己投资的项目好像不是那么有“区块链化”的必要,那就大概率是空气项目,是不慎重的项目,该止损止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