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YouTube称自己和Facebook之间还需要十年时间才会撞上的预言还历历在目,现在加上Twitter和Snapchat几家已经早就混战在了一起。尤其是Facebook,在2017年突然开始在视频板块猛然发力。
先是在年中的时候,几度高管——包括扎克伯格本人——现身喊话,看好视频社交的未来发展前景,频频公布未来巨额投资计划,实际上都是在为它的视频栏目Watch拉拢各路创作人。时间行至2018年,Facebook对视频栏目的推进力度更强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将视频内容作为一种补偿机制,去补偿被大力整顿修改的原内容体系。
但是不管怎么样,视频板块被各大社交媒体网站纷纷作为强势项目来追捧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大部分的视频原创频道都采用了YouTube一贯的广告收入分成模式,只是几家之间存在分成比例的不同——Twitter据说对视频创作者给出了70%的分成比例,只为大力拉拢原创人士。
但是对于Facebook来说,在2018年如何将信息流的整顿和分发模式的改进,与原创视频板块的推进结合起来,似乎还没有完全想清楚。它的Watch栏目定位在长视频,而且在质量和定位上都相对高端,这种定位和它原本的快节奏高效率分发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如果从模式上来说,Facebook原本高效的社交关系加上人工智能分发的模式,更适合短视频内容的存活和爆发——例如中国的快手,这个活跃着中国最多普通人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它在产品理念上与Facebook不谋而合的做着同样一件事:通过高效率的信息分发,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同时又用上了Facebook一直以来看好的视频形式作为内容载体。
快手在2013年便从GIF工具转为短视频平台,并加入AI技术做内容分发,从此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对视频重要性的认知,及视频理解和及其深度学习的技术积累,快手相比Facebook及国内其他短视频平台,都来得更早,发展也更为成熟。快手的短视频模式分为11秒,17秒,57秒三种,作为更适合在碎片化时间使用、信息量集中的内容载体,短视频已经开辟了一种符合当下年轻人“Kill Time”的潮流。
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快手的DAU增长至1.1267亿,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7000多万,几乎横扫整个包括短视频和直播的竞品赛道。纵使是拥有被称作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增长团队的今日头条,也必须拿出多款细分产品对领头羊快手进行围猎,甚至被称为“2017年最大黑马”的抖音,日活即便猛增至6546万,也才是快手的一半多点。
和Facebook一样,快手强大的护城河在于去中心化模式下通过 AI赋能的高效率强社交生态,你可以在快手一条维修工人发布的工作视频中,找到无数个同行维修工的留言,这样自带属性的圈层有无数个,几乎是信息分发精准性的极致,也是用户自发社交得以不断加码的原因。
* 快手上的一名清华大学副教授,留言中的问题集中来自两类群体,一类是咨询如何考入清华的学生,一类是咨询如何健身的年轻小伙子。
猎豹大数据在总结2017年中国移动应用生态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自问自答的话题:时间都去哪儿了?答案显而易见:「短视频App前20名当中,有6个App的日均在线时长都超过了一个小时。接下来我们还会看见,这个在线时长甚至超过了头部的视频App在线时长。」其中,快手用户平均每天在线时长超过66分钟,是所有短视频产品中粘性最强的App。
这是相当显而易见的趋势。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比文字的表达更直观,加之视频出产门槛及本钱不断降低、与信息流分发联系所带来的更高效分发,必然会使得视频内容迎来大迸发。
事实上,Facebook不断提高视频内容在社交分发生态里的权重,同样象征了未来信息流的发展面貌,也就是在流量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的时代,最丰富的表现形式将成为消费规模最大的内容商品。
智能投资顾问公司Betterment的投资总监Daniel Egan曾经分享了这张图片:
在他看来,内容的大众化,和意见的两极化,正在构成互联网内容传播的恒定规律,而社交关系和机器算法的分发,则永远处于取悦用户的进程里。
从这个角度出发,快手之所以一度折射出了所谓「阶层分裂」的感觉,那是因为此前中国不被关注、没有表达机会的大多数民众,通过快手中心化的赋能,第一次有了表达记录自己的机会。他们一直就在那里,只是因为快手,他们越来越多的被看到了。
尽管就创作门槛而言,相比图片和视频,文字是最为低级的工具,但是文字作品的脱颖而出,极其依赖专业训练或是精巧雕工,否则它便只能居于文本载体的地位,难以与人物进行强关联。更何况,在中国,还有大量群众并不识字,连门槛都没法迈进去。
而视频是天然的,智能手机的自拍教育立竿见影的瓦解了原本有着严肃和正经要求的镜头感,人皆创作的产物,就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本色出演,把生活的多样性不经修辞的重现在屏幕上。
罗振宇把快手定义为「高价值的连接器」,在历史的尺度上,这款产品的确自带记录的功能,公众愈是惊诧它的丰富——「竟然有着与我想象完全不同的人和事情」——它的使命也就愈是突出且光荣。
最后你会发现,这种使命的方向,和马克·扎克伯格在去年夏天亲自调整的Facebook愿景,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让世界连接更紧密(Bring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