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实例和JVM执行引擎实例
1. JVM实例对应了一个独立运行的java程序,它是进程级别。
2. JVM执行引擎实例则对应了属于用户运行程序的线程,它是线程级别的。
JVM的生命周期
1. JVM实例的诞生:当启动一个Java程序时,一个JVM实例就产生了,任何一个拥有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函数的class都可以作为JVM实例运行的起点。
2. JVM实例的运行 main()作为该程序初始线程的起点,任何其他线程均由该线程启动。JVM内部有两种线程:守护线程和非守护线程,main()属于非守护线程,守护线程通常由JVM自己使用,java程序也可以标明自己创建的线程是守护线程。
3. JVM实例的消亡:当程序中的所有非守护线程都终止时,JVM才退出;若安全管理器允许,程序也可以使用Runtime类或者System.exit()来退出。
JVM的体系结构
JVM的内部体系结构分为三部分
1. 类装载器(ClassLoader)子系统 作用: 用来装载.class文件
2. 执行引擎 作用:执行字节码,或者执行本地方法
3. 运行时数据区 方法区,堆,java栈,PC寄存器,本地方法栈 JVM类加载器
类加载过程
JVM将整个类加载过程划分为了三个步骤:
1. 装载 装载过程负责找到二进制字节码并加载至JVM中,JVM通过类名、类所在的包名通过ClassLoader来完成类的加载,同样,也采用以上三个元素来标识一个被加载了的类:类名+包名+ClassLoader实例ID。
2. 链接 链接过程负责对二进制字节码的格式进行校验、初始化装载类中的静态变量以及解析类中调用的接口、类。在完成了校验后,JVM初始化类中的静态变量,并将其值赋为默认值。最后一步为对类中的所有属性、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其需要调用的属性、方法存在,以及具备应的权限(例如public、private域权限等),会造成NoSuchMethodError、NoSuchFieldError等错误信息。
3. 初始化 初始化过程即为执行类中的静态初始化代码、构造器代码以及静态属性的初始化,在四种情况下初始化过程会被触发执行:调用了new;反射调用了类中的方法;子类调用了初始化;JVM启动过程中指定的初始化类。
类加载器
JVM两种类装载器包括:启动类装载器和用户自定义类装载器 启动类装载器是JVM实现的一部分,用户自定义类装载器则是Java程序的一部分,必须是ClassLoader类的子类。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Bootstrap ClassLoader 这是JVM的根ClassLoader,它是用C++实现的,JVM启动时初始化此ClassLoader,并由此ClassLoader完成$JAVA_HOME中jre/lib/rt.jar(Sun JDK的实现)中所有class文件的加载,这个jar中包含了java规范定义的所有接口以及实现。
2. Extension ClassLoader JVM用此classloader来加载扩展功能的一些jar包
3. System ClassLoader JVM用此classloader来加载启动参数中指定的Classpath中的jar包以及目录,在Sun JDK中ClassLoader对应的类名为AppClassLoader。
4. User-Defined ClassLoader User-DefinedClassLoader是Java开发人员继承ClassLoader抽象类自行实现的ClassLoader,基于自定义的ClassLoader可用于加载非Classpath中的jar以及目录
关键方法
ClassLoader抽象类提供了几个关键的方法:
1. loadClass 此方法负责加载指定名字的类,ClassLoader的实现方法为先从已经加载的类中寻找,如没有则继续从parent ClassLoader中寻找,如仍然没找到,则从System ClassLoader中寻找,最后再调用findClass方法来寻找,如要改变类的加载顺序,则可覆盖此方法
2. findLoadedClass 此方法负责从当前ClassLoader实例对象的缓存中寻找已加载的类,调用的为native的方法。
3. findClass 此方法直接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因此需要通过覆盖loadClass或此方法来以自定义的方式加载相应的类。
4. findSystemClass 此方法负责从System ClassLoader中寻找类,如未找到,则继续从Bootstrap ClassLoader中寻找,如仍然为找到,则返回null。
5. defineClass 此方法负责将二进制的字节码转换为Class对象
6. resolveClass 此方法负责完成Class对象的链接,如已链接过,则会直接返回。
类加载示例
/*
* 重写ClassLoader类的findClass方法,将一个字节数组转换为 Class 类的实例
*/
public Class findClass(String nam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byte[] b = null;
try {
b = loadClassData(AutoClassLoader.FormatClassName(nam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defineClass(name, b, 0, b.length);
}
/*
* 将指定路径的.class文件转换成字节数组
*/
private byte[] loadClassData(String filepath) throws Exception {
int n =0;
BufferedInputStream br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filepath)));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s=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while((n=br.read())!=-1){
bos.write(n);
}
br.close();
return bos.toByteArray();
}
/*
* 格式化文件所对应的路径
*/
public static String FormatClassName(String name){
FILEPATH= DEAFAULTDIR + name+".class";
return FILEPATH;
}
/*
* main方法测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AutoClassLoader acl = new AutoClassLoader();
Class c = acl.findClass("testClass");
Object obj = c.newInstance();
Method m = c.getMethod("getName",new Class[]{String.class ,int.class});
m.invoke(obj,"你好",123);
System.out.println(c.getName());
System.out.println(c.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c.getClassLoader().getParent());
}JVM执行引擎
JVM通过执行引擎来完成字节码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JVM采用的是自己的一套指令系统 每个线程在创建后,都会产生一个程序计数器(pc)和栈(Stack),其中程序计数器中存放了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
Stack中存放Stack Frame栈帧,表示的为当前正在执行的方法,每个方法的执行都会产生Stack Frame,Stack Frame中存放了传递给方法的参数、方法内的局部变量以及操作数栈。
操作数栈用于存放指令运算的中间结果,指令负责从操作数栈中弹出参与运算的操作数,指令执行完毕后再将计算结果压回到操作数栈,当方法执行完毕后则从Stack中弹出,继续其他方法的执行。
在执行方法时JVM提供了invokestatic、invokevirtual、invokeinterface和invokespecial四种指令来执行
1. invokestatic:调用类的static方法
2. invokevirtual: 调用对象实例的方法
3. invokeinterface:将属性定义为接口来进行调用
4. invokespecial: JVM对于初始化对象(Java构造器的方法为:)以及调用对象实例中的私有方法时。
反射机制
反射机制是Java的亮点之一,基于反射可动态调用某对象实例中对应的方法、访问查看对象的属性等 而无需在编写代码时就确定需要创建的对象,这使得Java可以实现很灵活的实现对象的调用,代码示例如下:
Class actionClass=Class.forName(外部实现类);
Method method=actionClass.getMethod(“execute”,null);
Object action=actionClass.newInstance();
method.invoke(action,null);
反射的关键:要实现动态的调用,最明显的方法就是动态的生成字节码,加载到JVM中并执行。
Class actionClass=Class.forName(外部实现类);
调用本地方法,使用调用者所在的ClassLoader来加载创建出Class对象;
Method method=actionClass.getMethod(“execute”,null);
校验此Class是否为public类型的,以确定类的执行权限,如不是public类型的,则直接抛出SecurityException;调用privateGetDeclaredMethods来获取到此Class中所有的方法,在privateGetDeclaredMethods对此Class中所有的方法的集合做了缓存,在第一次时会调用本地方法去获取;
扫描方法集合列表中是否有相同方法名以及参数类型的方法,如有则复制生成一个新的Method对象返回; 如没有则继续扫描父类、父接口中是否有此方法,如仍然没找到方法则抛出NoSuchMethodException;
Object action=actionClass.newInstance();
第一步:校验此Class是否为public类型,如权限不足则直接抛出SecurityException;
第二步:如没有缓存的构造器对象,则调用本地方法获取到构造器,并复制生成一个新的构造器对象,放入缓存,如没有空构造器则抛出InstantiationException;
第三步:校验构造器对象的权限;
第四步:执行构造器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构造器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判断是否有缓存的ConstructorAccessor对象,如果没有则调用sun.reflect.ReflectionFactory生成新的ConstructorAccessor对象;
第六步:MethodAccessorGenerator中的generate方法根据Java Class格式规范生成字节码,字节码中包括了ConstructorAccessor对象需要的newInstance方法,此newInstance方法对应的指令为invokespecial,所需的参数则从外部压入,生成的Constructor类的名字以:sun/reflect/GeneratedSerializationConstructorAccessor或sun/reflect/GeneratedConstructorAccessor开头,后面跟随一个累计创建的对象的次数;
第七步:在生成了字节码后将其加载到当前的ClassLoader中,并实例化,完成ConstructorAccessor对象的创建过程,并将此对象放入构造器对象的缓存中; 最后一步:执行获取的constructorAccessor.newInstance,这步和标准的方法调用没有任何区别。
method.invoke(action,null);
这步执行的过程和上一步基本类似,只是在生成字节码时生成的方法改为了invoke,其调用的目标改为了传入的对象的方法,同时生成的类名改为了:sun/reflect/GeneratedMethodAccessor。 注:但是getMethod是非常耗性能的,一方面是权限的校验,另外一方面所有方法的扫描以及Method对象的复制,因此在使用反射调用多的系统中应缓存getMethod返回的Method对象
类加载执行技术
主要的执行技术有:解释,即时编译,自适应优化、芯片级直接执行
1. 解释属于第一代JVM,
2. 即时编译JIT属于第二代JVM,
3. 自适应优化(目前Sun的HotspotJVM采用这种技术)则吸取第一代JVM和第二代JVM的经验,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
4. 自适应优化:开始对所有的代码都采取解释执行的方式,并监视代码执行情况,然后对那些经常调用的方法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将其编译为本地代码,并进行仔细优化。若方法不再频繁使用,则取消编译过的代码,仍对其进行解释执行。
总结
这篇文章全面探讨了 Java 虚拟机(JVM)的核心概念,包括 JVM 实例与执行引擎实例、生命周期、体系结构、类加载过程、类加载器、关键方法、反射机制以及类加载执行技术。文章详细解释了 JVM 内部的工作原理,以及类加载、执行引擎、反射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为 Java 开发者提供了深入理解 JVM 的指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