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做基础研究开始,我脑子里其实就有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想法,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秦创原又提供了政策助力,我的创业计划正式落地了。”谈及自己的创业契机,杨鹏从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早年在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攻读本硕博,后来出国深造,2012年回国。在陕西师范大学任职期间,杨鹏致力于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组装的多功能仿生界面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
如今的他,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青山科技奖获得者,常年奔赴在科研一线;又是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从实验室走出来的科技创业者。
从科研者到创业者
梦想落地 助力几何?
2006年,博士在读的杨鹏受邀来到西安参加一场学术会议,“那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安”,历史赋予的古朴质感让杨鹏切身体会到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作为一个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西安当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当杨鹏留学归来满怀抱负考虑何处施展时,西安成了他的不二之选。
2019年,正值中国大力向世界科创舞台中心迈进的关键时期,国家先后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彼时,西安打造的“硬科技”概念已从城市IP上升至国家话语体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鹏及其研究团队基于十余年系统研究成果——蛋白质类淀粉样聚集体系,在西安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美釉(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釉生物”),专注于研究其在牙齿仿生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2021年,在杨鹏的带领下,美釉生物成功研发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生物组装高分子脱敏剂,有望解决牙本质过敏等口腔领域长期难题。同年,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正式启动建设。
得益于秦创原金融政策支持,杨鹏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农药减量增效助剂——“蛋白膜农药减量增效剂”,将目光聚焦于生物农药产业,并成立了专注于新型生物农业药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等领域的西安清秀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秀生态”)。
“公司刚成立十几天,秦创原春种基金就给予了我们100万的支持,对于初创企业来讲,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杨鹏表示,秦创原的一揽子创新创业政策覆盖了资金、房租、研发补贴等多个方面,给予了自己干事创业的底气。
科学家+工程师
“最后一公里” 衔接如何?
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在全国各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创新成果培育成新质生产力,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亟需聚焦的重要任务。
和很多身处科研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一样,杨鹏深知,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基础研究很重要,如果要量化,很多人都说基础研究占99%,都觉得走完这99%,剩下的就很容易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往往就最后那所谓的‘1%’才是最难的,很多创新成果正是终止在了最后这一步。”杨鹏表示,创新成果落地只是第一步,能够被市场认可才算是真正转化成功。
在杨鹏看来,大多数科研人员专注于基础研究,对于市场需求敏感度较低,需要专业的人来专注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而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工程师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科研人员进行针对性研究,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变得更具前瞻性和可实施性。”杨鹏表示,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模式,将前端基础研究工作与后端市场化产品有效连接,打通了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的重要通道。
在秦创原的一次路演活动中,杨鹏结识了涉足于特种药肥、土壤改良等业务板块的陕西丽碧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丽碧康”)总经理黎隆军,基于“科学家+工程师”模式给杨鹏带来的启发,两人一拍即合,杨鹏团队专注于技术研发,丽碧康负责助剂的市场销售,至此,杨鹏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才算完成了“最后一公里”。
蛋白膜技术生态圈
新质生产力 何以延伸?
“目前国内市场的农药减量增效助剂销售得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正在全力打破这种局面,创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农药减量增效助剂的民族品牌。”提及自己和团队的科研成果,杨鹏倍感自豪。
2023年6月,西安市科技局发布重点研发计划——猕猴桃“黑头病”的研究与防控技术,清秀生态顺利入围。杨鹏带领自己的团队,分别在陕西周至和眉县试验了蛋白纳米生物菌剂对于猕猴桃黑头病的防控效果,效果非常明显,几乎100%消除黑头病,获得了种植户及相关参研单位的高度认可。
“作为一个科研从业者,能够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价值,我非常有成就感!”深耕科研领域多年,在杨鹏看来,研发出一项能广泛用于社会场景中的一项技术,再将其打磨成实实在在的产品,才算是完成了从科研成果到生产力的“蜕变”。
眼下,杨鹏和自己的团队正在聚力延伸“蛋白膜技术”这项科创成果的应用场景,使其应用于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绿色包装、食品保鲜、智能织物等多个领域,成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回到行业本身,我希望能够在新的发展阶段,借助秦创原这一创新驱动平台,构建我们自主研发的、在世界上具有原始创新价值的蛋白膜技术生态圈,让这项民族技术应用到更宽更广的领域中。”谈及下个阶段的创业目标,杨鹏满怀憧憬,信心满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究其根本,就是从科技创新中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在不断涌现,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以杨鹏等代表的复合型科研人才,正在为我们创造更多可能。(记者 郭芷怡 薛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