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还是披着“解决方案外衣”的产品? 企业的好决策离不开审时度势,“势”如何用好? 在出海成为增长刚需时,华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 现实中,企业需要的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华为顾问胡赛雄在《管理的力量》中介绍了近20年来华为面对不同增长问题时的解题方法和思考过程。新增长小课|管理的力量,从书中精选企业关心的三个问题和解题思路,从华为做法中,找到“学得会”的解决方案。
核心观点
既然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并不是产品,那为什么市场上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呢?介绍几种从产品出发形成解决方案的公式,供读者参考:
1) 解决方案=产品
2) 解决方案=平台产品+选配产品+定制服务
3) 解决方案=产品组合+服务
4) 解决方案=平台+产品或服务
既然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并不是产品,那为什么市场上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呢?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脉络:解决方案瞄准问题,问题源自场景,场景是个性化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意味着非标,非标意味着资源消耗大、知识难以结晶,以及企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复制和乘数效应放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复制和乘数效应放大意味着企业资产效率没法提高,资产效率没法提高意味着企业不能价值最大化。
因此,在个性化解决方案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需要标准化产品来过渡,通过标准化产品,实现企业的时间价值最大化。产品作为解决方案的承载和表达,如果说解决方条的本质是治愈,那么产品的本质就是时间。
下面介绍几种用标淮化产品拟合解决方案的方法,供该者参考。
第一种,解决方案 =产品。个性化解读方案本守就可以直接作为标准化产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规模化的共性场景,相对简单。解决方案的原型就是产品的原型,定义了解决方案,也就定义了产品。
市场上的成品药就属于这一类,病因相同,药理也一样;电池制造企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看似每个品牌、每个车型的动力电池是内嵌到汽车场景中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但由于汽车本身是批量化产品,所以针对每个品牌、每个车型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可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产品。
第二种,解决方案 =平台产品+选配产品+定制服务。有的解决方案虽然适用的场景是共性的,但细分场景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电钻钻孔,电钻是平台产品,钻头要根据细分场景来设计,形成不同规格的钻头系列,以适应细分场景的需要,钻头系列就是选配产品。
还有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不同的人群来细分的,比如轿车,轿车(基本配置版)可以被看作平台产品,不同人群根据个人偏好,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减一些配置,这些可以增减的标准化配置就是选配产品。有的汽车厂家甚至还可以为顾容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按照人群来细分,本质上还是按照场最来细分,因为不同人群在选择不同配置的时候,背后考虑的还是他们可能過到的具体场景。这种产品建模方式,目的是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
第三种,解决方案 =产品组合+服务。华为为网络运营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大多属于这一类,比如每个城市的光网络解决方案,场景千差万别,但总体上可进一步细分为如下几种典型场景:第一种场景,是把低速支路信号交叉复用到线路上,或从线路信号中拆分出低速支路信号,以及对线路两侧信号进行交叉连接;第三种场景,是把多路低速信号复用成高速信号,或把一路高速信号分解成多路低速信号;第三种场景,是进行光功率放大以延长光传输距离;第四种场景,是单纯完成各信号间的交叉连接;第五种场景,是对不同场景进行标淮化的软硬件配置和差异化的数据组态管理。
针对上述几种典型场景,华为相应地开发了分插复用器、终端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这些不同的 “网元”产品和网络管理系统,把各个细分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用不同数量的标准化“网元” 和网络管理系统来承载,通过“网元”组网和安装服务,来实现解决方案落地。
注意,不能将“解决方案=产品组合+服务”反过来理解成“产品组合+服务=解决方案”。前者代表解决方案从客户的特定业务场景中来,产品组合和服务是对解决方案的承接,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后者代表企业通过产品组合和服务给客户简单拼凑出解决方案,是以产品为中心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第四种,解决方案=平台+产品或服务。有人认为苹果公司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商业生态系统,其实苹果公司的本质是中台,其核心业务是品牌、设计和资源整合。无论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苹果公司基本上都是面向全球,分包出去的。
为什么平合能创造这么大的价值?因为传统的商业生态是一种线性思维,这和串行工作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极大地牺牲了时间的价值。
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
1、通过平台集成最优秀的社会分工,可以为平台和产品的持续选代提供不竭的动力;
2、把传统的串行工作模式变成平行工作模式,通过提供工具和制定规则,同步为解决方案中的不同群体提供互动机制,及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让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交换变得及时、透明和容易,从而大大减少现实空间中的摩擦,大大缩短解决方案的上市周期。可以断言,未来社会的经济活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台型公司的不断涌现。
用标准化产品拟合解决方案的方法很多,无法逐一列举。需要提醒的是,不同产品之间也是可以抽象和定义出一些共性的业务模型的,比如:高、中、低端手机有的硬件可以实现共享,然后通过软件来对它们的性能进行区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BoM),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做到了全局最优。
千万别将用标准化产品拟合解决方案搞成按图素骥,用标准化的产品去要求容户,而是必领定义容户在先,定义自己在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入到容户的业务场景中去深挖客户的痛点,与客户一起,创造性地对业务场景进行定义和再定义。
华为的“铁三角”组织当时就是基于这样的初心成立的。现在很多B2B企业学习华为的“铁三角”,简单地认为“铁三角”是华为在市场前端获取项目的组织,其实并不尽然。
2003 年,华为承建的阿联酋电信 3G/WCDMA 网络投入商用,然后以此为样板点,华为邀请全球各地的客户到阿联酋开现场会,观摩华为提供的可视电话、会议电视、高速上网等3G业务,让客户充分认识到了华为WCDMA 系统在性能、技术、品质及业务等领域的优势,为陆续打开海外其他市场奠定了基础。
但对网络运营商来说,3G 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到底该如何建设3G 网络,它们并没有实施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面向网络运营商客户,成立了 “铁三角”组织,由客户经理 (Account Responsibility, AR)、解决方案经理 ( Solution Responsibility, SR)和履行经理 (Fulfill Responsibility, FR)构成一个“微咨询”团队,前置到客户端,在网络建设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铁三角”的背后,是华为的专家团队,他们为“铁三角”提供专家支持。
事实上,华为是通过“微咨询”服务,和客户一起定义 3G网络,从而带动华为的3G 网络解决方案销售的。如果反过来华为不去做这样的工作,而是单纯向客户 “兜售”华为的 3G 网络解决方案,结果可想而知,肯定不尽如人意。这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定义了客户的未来,才能定义企业自己的未来。
综上,在这个“内卷”的年代,唯有时间,才能治愈一切。“内卷”是在当下各种作用力处于平衡态时,把时问推向未来,这就相当于打破了现有的平衡,创造了一种新的不对称状态,而不对称状态下才能涌现出大的商机。
客户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企业家必须对未来充满想象力(见图)。企业要用解决方案去拟合客户未来的业务场景,用标准化产品去拟合解决方案,来实现客户的时间价值最大化和促进企业自身能力升级。
客户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
本节小课内容摘编自《管理的力量》
作者胡赛雄是华为“蓝血十杰”之一,曾任华为产品线管理办副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后备干部系主任。
朱冬|编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