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上,参展商、采购商“对对碰”。
有着“我国进出口走势风向标”美誉的第32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昨天开幕。今年华交会展览规模达12.65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2.13万平方米;展位数共计5720个,比上届增长近500个;参展企业3422家,其中境外展商326家,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均超过上届华交会规模,预计将吸引超过4万名海内外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
作为中国外贸“新春第一展”,今年华交会透露哪些外贸增长新动能和前沿创新趋势?记者在现场走访看到,国内外贸企业更加注重上游的设计和自主研发环节,积极争取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重构中增强掌控力,创造贸易新优势。
在贸易链重构中增强掌控力
在上海同舜家居用品展位,各色收纳箱吸引采购商驻足咨询。“今年我们又带来了不少创新产品。”公司合伙人、产品总监宋小卫向记者展示了一款首发新品,3层高的收纳箱拆解后,可以装进扁扁的纸盒中,十分新颖。“市面上的收纳箱大多是布艺或者塑料的,但我们研发出更具延展性的塑料片材,又从中国榫卯结构中获得灵感,设计了新型卡扣进行部件连接,方便组装和收纳,已获得国内外多项专利。”
同舜家居对今年的出口销售较为乐观。宋小卫说,根据去年四季度接到的订单和老客户的长期计划,今年企业预计会有10%到20%的业务增长。“消费品出口已开启轮动复苏窗口,而且有不少新趋势,比如国外采购商更倾向于打包整体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对研发、设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本地化,研发、设计、工厂紧密结合,能迅速开发落地新产品,在国际市场将有更大竞争力。”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上聚集了不少海外客商,副总经理金伟提到一个趋势——产业链升级,特别是不少海外服装品牌对设计环节的要求更高,供应链企业更需要夯实内功、输出解决方案。
“全球布局为我们抢抓产业链、供应链的更大主动权提供了支撑。”金伟介绍,2021年,东方国际位于埃塞俄比亚的毛衫基地投产,拥有1200台机器的产能,去年12月到现在已完成200多万件服装生产,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最近公司正在升级数字化工具,未来的服装贸易可实现全球化分工,客户在国内下单,设计师分布在全球,产品打样中心在上海,样板数据通过云端传输到埃塞俄比亚的工厂,成品向全世界出口。”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锡安表示,2023年,我国纺织服装外贸呈现出口市场走势细分、新兴市场异军突起、跨境电商等贸易模式创新等增长亮点。面对新形势,纺织服装行业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稳步开展国际供应链布局,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质量效益,加强绿色发展、设计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嵌入并引领全球分工体系,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和价值链重构中拥有主动权、增强掌控力。
“巡馆式”对接会带外商逛遍展台
本届华交会利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4馆,设置采购对接会专区,还首次推出全新的“巡馆式”对接会,由工作人员带领采购商至展商展台进行实地洽谈。
记者在现场巧遇一支“巡馆小分队”,带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团有10位采购商,来自韩国、肯尼亚以及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我们从上午9点开始巡馆,目前已走了半个多小时,覆盖服饰、家居产品、婴幼儿产品等展位,境外采购商都兴致勃勃,表示要逛足一天。”
来自肯尼亚的采购商爱德华·乔治亚是首次参加华交会,记者见到他时,他手上已拿了一沓产品资料。他两年前开始从事进出口贸易,此前从未与中国企业打过交道,但看到非洲当地“中国制造”很多,中国产品声誉很好,便一直打算过来看看。“我从贸易朋友口中得知了华交会,在互联网上注册参展,两天前飞来上海,此次打算采购一批衣服、家居类产品带回去。”
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女装品牌LILY是华交会的“老朋友”。公司国际业务总监陈欢告诉记者,目前品牌在国内有700多家门店,在海外则已稳步扩张了70余家门店,分布在东南亚、中东地区和欧洲,女装产品在国内外同步发售。“今年我们定向邀约了沙特、东南亚地区的一批零售集团公司来华交会现场深入交流,不仅是体验新品,也借助服装载体这种‘无界语言’,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设计背后的意蕴。”
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第32届华交会将全面展现华东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创新亮点,也为中外参展商搭建对接新桥梁、开辟“出海”新通道,促成更多采购交易订单和开放合作成果,碰撞出更多行业前沿和外贸商机。
作者:徐晶卉
文:徐晶卉图:徐晶卉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