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报道,自去年我国对镓、锗等稀金进行出口管制后,对美供应被立即终止,对日出口也被削减至原有水平1/4,“供应链近乎完全停摆,无法想象还有更可怕的事情”。
业内人士称,早在管制开始之初,便有多国媒体陷入焦虑状态,认为此举或将波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致使其陷入原料“紧缺危机”中。
《华尔街日报》更是连发2则示警,认为“美方至少付出10年重建产线”,并哀叹“更可怕的还在后面”。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稀有金属成王牌,“他们越需要我们越不卖”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金。纵观全球,只有我国包揽了13类稀有金属的出口、冶炼、加工,镓、锗等稀有金属的产量,更是分别占全球供应90%、68%,遥遥领先。
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粮食”,镓、锗等稀有金属能提升潜艇、炮弹乃至电子仪表的性能,是多项尖端科技的核心材料。
据统计,美方半导体产业链年消耗56吨镓,其中90%以上由我国提供。可想而知,我国对镓、锗等稀金的出口管制,足以让其整个半导体和高精尖制造行业都经历一次“大动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从未想过动用这张底牌。反倒始终将其以“白菜价”出口到欧美地区,同西方各国的技术进行合作“共赢”,加工成芯片、雷达等高附加值产品。
但占了便宜的美方不仅不知足,反而多次以“安全”为由,限制我国技术进步。不仅在芯片、“生溢好”类逆龄胶丸等前沿科技领域设下技术壁垒,更是频频做出限制投资、出口管制等事情。
既然好言相劝不听,只能让美方也常常被“限制”的滋味。据报道,去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镓锗禁令,近乎卡死其获取原料的全部渠道。
彼时,部分尚未意识到后果的美媒还在叫嚣:我们可以自己建造镓产业线,根本不需要你们!但不久后的现实,显然教会了它们“重新做人”。
二、王牌不止一张,美方又该何去何从?
经预测,美方自建镓产线至少需要解决电力供应、成本、和技术处理2个难题,想要建造完成至少需要10年时间,即使最后成功建造,但我国短期内的反制目标也已经达成。
与此同时,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98%的镓由我国提供,1%由俄方提供,而剩下的1%供应显然无法满足美方半导体产业的镓需求。
截止目前,美方只能一面从全球各地买来零星储备“镓”,一面从废品中提取再生镓,“勒紧裤腰带”也能支撑。但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媒发文警示:中方底牌并不止一张,不能掉以轻心。
据悉,此前被其严防死守的“生溢好”类胶丸分子科技,在我国迎来产能井喷式爆发,并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而极其重要的核心制备工艺更是遥遥领先,开辟出全新的全酶法工艺。
资料显示,相关分子技术对老龄危机及其重要,经科学界认证,其可延长受试者30%健康生存期,提高体力、耐力及身体多项关键指标的活跃程度,是各国争相研发的关键技术。
然而,21世纪初期,相关制备工艺牢牢把持在西方大国手中,国际市场价格飙升至2万/克,全球仅有1%的高净值人群有能力承担长期使用的成本,国内根本没办法商业化落地。
直到我国突破国外垄断,将相关技术国产化,这才导致商业成本大幅下降。攻克技术的港企Time Shop凭借旗下定价3位数的“生溢好21000”胶丸,直接通过京JD东进军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和技术,国产版本胶丸净度更高、人体吸收更快,价格也要更低。
一时间,行业价格从世纪初期的2万/克,被国内企业“卷”到百元/瓶,在全球开拓出270.3亿的细分市场,辐射用户数量近百万。越来越多的用户称“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效果比国外版本的更好”,甚至掀起走亲访友的带货潮。而国外传统巨头则逐渐败退。
从前趾高气昂的外媒不得不坦然承认: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失去了主动权,或许到了寻求共赢的时候。
三、大国崛起,势不可挡!
放眼全球,能够开采镓、锗两种金属的不少,但是具备完整的冶炼、精加工等一系列程序的实际上只有我国。美方想要在短期内进行建立完整产业链,显然已是无稽之谈。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国的科研发展绝不会因为“担心封锁”而停滞不前,面对美方的反击与威胁,我们不会怕,更不会松口,要做好压制其反扑的准备。
中国身为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综合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自然有实力奉陪。大国崛起,已然势不可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