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继电器产品年产超30亿件的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宏发”)
销售回款目标是165亿元
作为厦门一家上市企业
宏发早已蜚声海内外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
这家全球冠军背后
藏着自动化行业的隐形高手
厦门精合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厦门精合”)
1998年,宏发成立专门的设备公司——厦门精合,主要研发全自动生产线。
厦门精合优越的办公环境
目前,公司有近240名员工,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工、管理人员组成。公司拥有的专利多达86项。
作为一家市级、省级和国家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厦门精合凭借准确的定位、领先的技术,以及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前瞻理解,迅速发展壮大,很快成为继电器制造领域优秀的设备供应商。
随着自动化研制能力的提升,在募集资金的加持下,宏发累计投入近200条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比例超过80%,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大。人均生产效率10年增长近3倍,大幅领先国内同行。
厦门精合
源于宏发提前布局自动化
为什么要提前布局自动化?这是宏发勇担振兴民族工业、突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天然使命。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继电器行业基本为工人手工操作,企业鲜有发展自动化的意识。中国的继电器行业在世界上尚属发展的初级阶段;另外,国内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得益于人口红利,行业没有发展自动化生产线的动力。
彼时,尽管宏发的销售毛利已超过30%,但综合各国同行企业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宏发董事长郭满金预言:“一个合格的继电器产品最终的利润不会超过10%。”
郭满金认为,宏发要想长远发展,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依靠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而规模化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动化。
当时,郭满金的想法让人难以理解。上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需要投入百万级的资金,而同样产量使用人工,仅需二三十人。人工成本非常便宜,企业贴出招工帖,门口很快会聚满排队的工人。
业内甚至广为流传一个段子:深圳有一家工厂,直接把较先进的设备闲置起来,而用便宜的人工替代机器。此外,上自动化生产线除了需要增加很多成本,中国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维修起来也是个麻烦事,是“自找苦吃”,充满变数。
然而,郭满金依然笃定:中国迟早会进行产业升级,迟早会进行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劳动力成本会增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会消失。
有一天,郭满金得知德国西门子有一个做信号继电器的工厂停产,想把废弃生产线腾出来上其他生产线,他立即打算买下来。
对于这个中国人的“异想天开”,西门子方面称:“这是一个包袱,你们中国人搞不起来的。”
西门子的这条D2生产线在1986年投入使用,用于第二代信号继电器的生产,而那时,国际上已经在做第四代信号继电器了。
尽管如此,在中国还没有与第二代信号继电器相关的自动化生产线和产品。
以上是曾经的D2生产线,目前已升级到D5了。
“引进D2生产线的时候,我们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京洧说,“那个时候的技术难关很多。”
然而,正是受D2生产线这个“元老”启发,宏发看到了行业自动化的发展大趋势。
厦门精合副总经理黄清芳介绍,在自动化之前八九十年代,继电器等产品生产全部靠人工,而且不能完全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另外当时国外高端汽车客户己经要求不能用手工生产。因此,宏发在郭满金的领导下开启了大步伐的自动化技改路线,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如果没有自动化,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人员需要可能超过10万人,而不只是现在的1.5万人”,厦门精合副总经理马秀芳表示,厦门精合与工业机器人公司是宏发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今,进入宏发集团的厂房内,你会看到,各种型号的自动化设备在有序地忙活着,每条产线旁仅有几个人,偌大的车间几乎看不到太多的员工。通过这些自动化设备,装载着精小的零部件变身为终端产品……
目前,凭借明显的竞争优势,宏发的产品出口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电器销售额占全球20%。在全球继电器领域,宏发的产量和销售额,均为第一。这些,都离不开宏发各领域公司的长期技术深耕,也离不开像厦门精合这样的自动化公司的钻研支持。
厦门精合仍在自动化领域持续发力
除了继续配套宏发股份的自动化设备之外
也对外承接与宏发产品不冲突的
各类3C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
电工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类自动化设备和产线
将宏发的自动化经验成果更好服务相关行业
推动其自动化技术进步
我们也期待厦门精合
能为自动化领域带来更多的福音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文案/编辑:彭建文
校对:暨王月 审核:庄梅芳
资料:宏发 中国企业家杂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