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组装是指构件相互直接集成或是用专门编写的“胶水代码”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来创造一个系统或另一个构件的过程。
常见的组装构件有以下3种组装方式。
1.顺序组装
通过按顺序调用已经存在的构件,可以用两个已经存在的构件来创造一个新的构件。顺序组装的类型可能适用于作为程序元素的构件或是作为服务的构件。需要特定的胶水代码,来保证两个构件的组装:上一个构件的输出,与下一个构件的输入相兼容。
2.层次组装
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构件直接调用由另一个构件所提供的服务时。被调用的构件为调用的构件提供所需的服务。因此,被调用构件的“提供”接口必须和调用构件的“请求”接口兼容。如果接口相匹配,则调用构件可以直接调用被调用构件,否则就需要编写专门的胶水代码来实现转换。
3.叠加组装
这种情况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放在一起来创建一个新构件的时候。这个新构件合并了原构件的功能,从而对外提供了新的接口。外部应用可以通过新接口来调用原有构件的接口,而原有构件不互相依赖,也不互相调用。这种组装类型适合于构件是程序单元或者构件是服务的情况。
当创建一个系统时,可能会用到所有的构件组装方式,对所有情况都必须编写胶水代码来连接构件。而当编写构件尤其是为了组装来写构件时,经常可能会面临接口不兼容的问题,即所要组装的构件的接口不一致。一般会出现3种不兼容情况。
(1)参数不兼容。接口每一侧的操作有相同的名字,但参数类型或参数个数不相同。
(2)操作不兼容。提供接口和请求接口的操作名不同。
(3)操作不完备。一个构件的提供接口是另一个构件请求接口的一个子集,或者相反。针对上述不兼容情况,必须通过编写适配器构件来解决不兼容的问题,适配器构件使两个可复用构件的接口相一致;适配器构件将一个接口转换为另外一个接口。
当用户选择组装方式时,必须考虑系统所需要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以及当系统发生改变时,一个构件能被另一个构件替代的难易程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