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阳科技城,新能源(一期)项目部的搅拌车、压路机、挖掘机来回穿梭,从年初的“一张白纸”着墨到目前厂房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新能源厂房已经初具雏形,上百台机械、上千名建设者、上万条数据分析,合力铺筑一条绿色科技赶超发展之路。
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
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绵阳新能源(一期)项目作为国内首个获净零碳建筑认证的工业厂房项目,占地面积613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产品可应用于储能、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不同领域。项目管理及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9个大项27小项。其中,“智慧工地”系统起到了统领协调的作用,通过物联网及“BIM+航拍技术”,将工地组建成硬件网络,搭建了数字管理平台,将项目建设的多维信息实时上传管理平台,简化了管理人员信息获取手段。
走进新能源(一期)项目现场,随处可见的是“智慧工地”的实际应用,最亮眼的是层高8米,占地200平方米,内有16块大面积显示屏(合计约50平方米)的商务中心,可用于呈现BIM成果展示、生产指挥调度、航空全景实拍、绿色安全文明施工录像。办公室内设有数字综合控制系统,可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环境监测、安全施工、进度情况,管理人员在项目部即可实时掌握工地各角落环节情况,并发出指令。16个机位可以呈现AI摄影头捕捉的实时动态影像,发现有违反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的行为,就会马上发出提示。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对场地进行三维设计,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有效实现平面布局合理、布置紧凑的目的。
“像塔吊这样大体量的设施如何布局、拆装都要精打细算,用‘智慧工地’系统进行推演,就能模拟实况,找到解决方案。”项目技术总工余明虎说。
在技术方面,借助“智慧工地”系统,可以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通过BIM技术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对瓶颈部位专项审查,共计查找出137处设计图纸潜在的问题;在对净高进行复核中,发现净高不满足要求的区域共计82处;原图预留预埋洞口需更改位置124处。
为“数字管理”注入专业之能
新能源(一期)项目交织着施工环境差、交叉作业多、技术创新、工期极紧等多方面复杂矛盾,再加上要奋力抢抓新能源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实际施工时间相较于合同施工时间反复压缩。不仅如此,高温、雨季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项目前期筹划阶段,管理团队将数字化管理灵活应用到施工全过程,通过模拟、检验、修正,助力工期规划、设备调试、管道布局。项目推进过程中,巧用BIM空间管理,利用BIM技术对中试线、综合站房、电芯车间进行建模,进行图纸验算、空间管理、碰撞检查,不仅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因综合管线碰撞产生的窝工返工,也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材料和工期。同时,施工模拟及BIM可视化交底,使得复杂的机电施工过程变得简单、可视、易懂。碰撞模拟使得多专业施工工序协调,大大缩短了验证时间,从而有效将工期缩短近2个月,大大节约了成本。
类似的数据可视化管理的还有塔吊布置检测。2个月内,累计进场设备300余台、塔吊10台和打桩基12台,面对如此数量的高强度运转,荷载承受值和机械碰撞都是需要尤为重视的问题。监理单位最初担心现场机械及塔吊可能存在较大的碰撞隐患,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用模拟,合理规划机械路线,并和监理单位多次合力验证荷载承受能力。经过多次严谨地验证后,大量机械在现场施工中井然有序。
让“绿色施工”谋划发展之机
项目部将绿色施工作为重中之重,深入研究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施工噪声控制技术、施工扬尘控制等技术,通过将数字化转换成可视化、绿色化,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减少资源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新能源(一期)项目作为国内首个获净零碳建筑认证的工业厂房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标杆智能化灯塔工厂,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着促进作用。项目建设1年来,时时以“绿色化、智能化”为使命,争创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大力创新绿色施工工艺技术。
在开挖基坑阶段,工地建立的环境监测设备及降尘降噪设施为建筑工地撑起了“绿色保护伞”,也为40万立方米的场地精平和9万多米的桩基施工打下基础。项目以“四新”技术进行立项研究,立项《工业厂房洁净技术施工与应用研究》《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等四项课题,分别对混凝土结构优化、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智慧工地的建设等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绿色建造过程施工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四节一环保”新技术的运用,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模式,降低成本65余万元,降低噪音实现零投诉,同时材料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项目还建立了数字工地管理平台,可以进行环境检测数据整合。现场直接接入绵阳市工地扬尘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空气质量动态监测。数据接受设置阈值,与喷淋系统进行联动,一旦数据达到设置阈值,喷淋系统将自动打开进行环境清洗。
在工地门口路段铺设的是钢板路,其中一段安装有水槽。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是为了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罐车等大型车辆在水槽路段自动清洗轮胎,避免把渣土等带到工地以外。
绵阳新能源(一期)项目有效地实现了数据可视化管理模式,将绿色施工理念和数据化管理运用到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环境的扰动,提高重复利用率,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为建成后运行维护提供了基础,将设备数据精细化处理,添加施工信息,为后期交付提供支撑材料。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能源(一期)项目敢于突破、勇于尝试、力求创新,切入数据管理、绿色施工,从开工到投产,运用数据将传统厂房项目施工期大幅度缩短,用力用心跑出新能源项目建设“十九冶快速度”,助力公司走好“绿色化、智能化”建造新征程。(李婧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