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一周的何小鹏余承东“AEB之争”,喜迎Happy Ending。
11月9日,何小鹏在微博发文称:“我相信这种技术的争鸣最后定能让用户受益”、“感谢老余的建议和大度”,并表示小鹏汽车后续会通过OTA拓展AEB功能,还将与华为一起努力引领智驾科技创新。
就在前两天,还陆续有多家车企和媒体下场,为小鹏大嘴各执一词的场面增添火力呢,本以为双方还会你来我往地互呛几个回合,没想到私下里握手言和了。何小鹏出面,言下之意大家都散了吧。
或许有朋友看到这里会不明就里,所以鲁Sir先给大家介绍一下,AEB是什么,以及小鹏和华为为啥会吵起来?
关于AEB的解释,此处一句话省流版,就是汽车帮你留意路况,在危险时主动帮你踩刹车,避免撞到人或撞到其他障碍物。
接着,让我们来倒带一下,小鹏和华为是怎么就AEB吵起来的。
根据鲁Sir的梳理,这事儿还得从11月1日,何小鹏接受媒体采访的稿件流出谈起。在受访时,他对媒体表示:“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何小鹏言辞之间到底在点哪位友商,看客们却心知肚明:这说的不就是以AEB系统作为卖点的AITO问界品牌以及最近大火的问界M7吗?
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而时隔两天,余大嘴也通过朋友圈发文,以“有的车企”回呛小鹏,嘲讽何小鹏作为车企一把手,根本不懂什么是AEB,对行业技术进展和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
随后,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暗讽余承东:“不知道非行业的急什么”。
小鹏汽车官方微博和AITO问界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接连发文互怼,主打一个各自占理,互不相让。
小鹏汽车甚至拿出了自己在碰撞测试中的成绩单,表示自己的P7车型在欧洲和国内的技术测试中,AEB分数都接近满分。
11月7日,眼见话题热度持续走高,车圈媒体趁热打铁举办了一场夜间实测直播,分别测试了包含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问界M5和阿维塔11,以及小鹏G6、小鹏G9在内的共七款车型的夜间AEB表现。
在该媒体的测试标准下,测试结果一目了然:
问界M5和阿维塔11表现得不仅比小鹏好,还是排名一二的妥妥优等生。而小鹏G6和G9不敌在辅助驾驶方面采用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也没打过智能化水平一直被人诟病吊车尾的迪子,甚至表现得还不及没有激光雷达的极氪X。
整场测试看下来,受伤的似乎只有小鹏。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于是11月8日,何小鹏在微博po出一篇小作文。他先是指出AEB的技术难点,又说某些民间的测试不够严谨,最后谈到了小鹏汽车在智驾方面的未来规划。
到了昨日,随着何小鹏再次在微博发声,这场论战也算是划下了最终句点。
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最朴素的口水战形式,尤其是车圈造车新势力之间一些正大光明的阴阳怪气,无论是站在行业还是用户角度来说都已经不足为奇。但是鲁Sir认为在这里有必要聊一下:AEB并非新鲜的智驾功能,为啥大家能吵得不可开交?
吃瓜要吃全,让我们先回到AEB这个概念上来。
AEB全称“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中文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指的是一种在可能碰撞的场景下自动刹车的安全系统。
它是车辆主动安全的功能之一,主要由测距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中央处理器)以及制动模块(执行机构)构成,其中测距模块是整套AEB系统的关键。
AEB系统采用雷达和摄像头测出与前车或者其他障碍物的距离,系统控制模块将测出的距离与警报距离、安全距离进行比较,小于警报距离时就进行警报提示,而小于安全距离时,AEB制动会启动,使汽车刹停。
作为主动安全的功能之一,AEB成为许多车型的标配。目前,市场上主要基于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三种方式实现AEB。且行业内大部分车辆的AEB功能都是在一定速度范围内生效,并将速度上限设置为60km/h以内。
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车速的增加会带来AEB三个模块执行的难度增加,与此同时系统失效的风险也会增加;二是如果AEB高速刹停,从功能安全上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比如造成驾驶员误操作、高速下急刹造成侧翻、导致后车追尾等危险事故。
而何小鹏与余承东此次的争论点也在这里。
问界新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发布了“全向防碰撞系统”,称华为ADS 2.0智驾系统的AEB主动安全可达90km/h刹停,这个成绩是“遥遥领先”的,可以有效避免绝大多数因注意力不集中和路况复杂造成的交通事故。
但是在何小鹏看来,如果车辆速度过高,一旦误刹车,对用户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惊吓,这是根本无法接受的。相比能做到“高速时触发AEB”,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降低误触发率”。
的确,在谈论AEB的时候我们应当厘清一个误区,那就是AEB刹停速度越高,并不一定代表这辆车的AEB功能越好。做好AEB的难点不在于能以多高的速度刹停,而是如何能够恰到好处地触发。
那么,我国是否有一套硬性标准可用于评价车辆AEB功能的好坏呢?
答案是还没有。原因之一就在于,AEB需要面对的场景实在有点复杂,很难以量化的形式评判。
在法规方面,C-NCAP 2021版虽然涵盖了AEB对车、行人、二轮车在不同车型、不同环境、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下多种测试项,但这也只能覆盖AEB使用场景中的50%常见场景而已,且测试时的时速不超过50km/h。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车企把送检车辆的传感器阈值调高,那么一旦探测到障碍物后就大概率能刹停。所以该标准的测试结果只能说明有AEB这个功能,并不能完全证明这个AEB功能好。
不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或许能推动行业法规进一步完善也未可知,毕竟我国乘用车前装标配AEB功能的搭载率的逐年上升,也亟需更权威的测试证明。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EB功能搭载率为48.84%。而今年1-8月,这个数字已经升至56.04%。然而还是远远不够。作为对比,在美国市场,一线品牌车型的AEB实际搭载率已经超过90%。
事实上,销量排名靠前的车企,以及新能源车企都应该对AEB的标配做出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这些车企在不断宣扬智能化领先的行业大背景下,更是如此。
根据鲁小车智能总分排行,鲁Sir也为大家盘点了一下当前热门车型搭载AEB功能的情况:
TOP1 小鹏G9,全系标配
TOP2 问界M5,全系标配
TOP3 蔚来ES7,全系标配
TOP4 特斯拉Model Y,全系标配
TOP5 理想L8,全系标配
TOP6 特斯拉Model Y,全系标配
TOP7 小鹏P7,全系标配
TOP8 高合HiPhi X,全系标配
TOP9 理想L9,全系标配
TOP10 阿维塔11,全系标配
相信本次争论之后,也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在选购智能汽车时关注到AEB的搭载。
最后说回这次争论本身,明面上,是大嘴和小鹏对于AEB技术路线的分歧,更深层次所体现的却是华为和小鹏双方对于“智能驾驶”话语权的争夺。
众所周知,这二者同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路线上的对手,同处智驾的第一梯队,火花四溅在所难免。
至于偃旗息鼓之后,谁能拿出真正的好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作抢占“智能驾驶”赛道第一,让我们拭目以待。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