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鱼大肉、休息充电,春节期间,免不了向亲朋好友解释自己的工作。
「在做人工智能相关……」话没说完一定会听到,「诶呀,人工智能可火了!」
接下来的话题大家都很熟悉,基本上不会超过「会不会被抢走工作」和「会不会毁灭人类」两种,心情和程序员面对「会不会修电脑」这一永恒命题非常类似。
刚开始你会解释,「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基本等同于机器学习,是通过学习已有的数据训练模型,让模型完成一些如分辨图片、将声音转换为文字、分析处理商业数据之类相对机械的工作,更像是更好用的工具……取代人类或者毁灭人类都是太遥远的命题。」
也许因为答案不够科幻又没能给出结论,听到此处的众人常常非常困惑,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我们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是非常「无聊」的。它由代码和模型构成,基于芯片和计算力,没有数据什么也不是。既不会毁灭人类,也不会看到深夜房间透出的灯光,就为你端来一杯热水。
大部分人关心「人工智能」,往往因为这是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庞大命题」——讨论庞大命题要比讨论实际问题容易得多。庞大命题的要素和指向太多,抓住任何一个分支都可以依靠雄辩导出自己想要的结论;而讨论哪怕是训练模型这样的实际命题,需要的是理论积累、实验和在现实中反复优化的时间。
如果仅仅是这样,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火?
相关技术的应用的确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效果。推荐系统支撑了更高效的内容分发应用,搭载人脸识别的安防摄像头帮我们抓捕逃犯,饱受诟病的机器翻译效果也获得了飞跃性的提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事实密集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个名词——尽管与它的现实含义相去甚远。
这些事实难道不是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的表现吗?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电脑「深蓝」,来了解「机器」与智能的区别。深蓝通过在短时间穷举几万种可能来赢得棋局,而卡斯帕罗夫只能、也只用想几十种就可与之拼得不相上下。
这就是机器与人类的区别。机器是人类用来延展想法的工具,而我们仍不知道思考是什么。
「人们会把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程序当作人工智能,但我知道它们和智能一点关系都没有」,人工智能经典《GEB》的作者侯世达就曾表达过自己的疑问,「而且我也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这么想。」
即便从未触及「创造与人类同等智慧的机器」这一目标,但在接近它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创造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事物。
区分它们、认识它们、思考它们,是我们与机器最大的区别。
关心我们的朋友常常会问,你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很久才更新一次?
我们希望寻找的是「热潮」背后的事实。热潮是一种注视,大数据、物联网、VR/AR 也曾获得过这种注视。我们要学会在注视中保持理性。
即使没能成为一名人工智能从业者,阅读这些内容也绝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罗新说历史学家的美德有三样:怀疑、批判和想象力。怀疑让我们找到现实的裂缝,批判让我们循着裂缝找到内核,想象力则帮我们还原真实。
愿我们都有这样的美德。
新的一年我们会沿着过往道路,继续为大家提供「绝不浪费时间的内容」。
祝大家开工大吉,新年顺利。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