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更新已过半年,自 2006 年开博以来,这应该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停更。
其实并没有多少特殊的理由,大概就是懒和拖,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很难,而放弃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这期间也会在小红书、微头条上写点只言片语,尤其是小红书,其内容可长可短、可文可图,十分接近张小龙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无门槛创作。
而且,小红书的互动较好,在这些点赞留言或者私信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而清晰的个体,这种反馈对创作者来说显得真实而强烈。
最近,我就在小红书遇到一位有趣的七旬女士。
事情起源于我一篇介绍高德地图“DIY 地图”功能的帖子,这个功能兼具导航和行程规划,对于自驾游来说非常方便,但是知道的人很少,于是将其分享出来。
探索与发现,思考与分享,本就是一个科技博主的日常。
未曾想到,这样一个冷门的小技巧,在小红书上竟然也有近5万的阅读量,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伸手党诸如“在哪里”“怎么规划”之类的留言,一开始我还耐心地回复,后来也懒得理会了,因为稍加注意就能在评论区找到答案。
然而,有一位叫做“与己为善”的同学锲而不舍,诸多留言之余,还直接私信询问,我本来不打算理会,直到看到她说的这几句话:
聊天中得知,这位女士已70多岁,因为身体不好,想从浙江自驾到广西巴马的长寿村,开启一场寻找负离子之旅。
其实我不太建议她来巴马,因为据说随着众多癌症患者慕名而来,那里已经从长寿村变成了“癌症村”,但我绝对支持她出来走走,于是不厌其烦地教她如何使用如何规划路线,还拍了两个教学的视频,期望能够帮助到这位有趣的老人。
后面就变成她可能比较烦我了,因为我对她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一位不大会用智能手机的老者,却用上了小红书,一位七旬老者,却要自驾去探访大自然,这背后的故事让人着迷。
在向她表明科技博主的身份之后,她倒也大度,同意我的“采访”,称小红书系她闺蜜们介绍,根据她们的经验,出去玩的时候先到小红书上看看,会很有帮助,至于那篇帖子如何出现,她也说不上来,刷了几次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不知从何时起,小红书拥有了越来越多领域的内容,也有了越来越多年龄和阶层的用户,这是又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故事,可能永远无法弄清。
这让我想起微信公众号的鼎盛时期,后台也不乏年轻人倾诉情感问题,中年人交流热点问题,以及老年人请教一些使用技巧。
平台更替,而用户和需求永在。
于我而言,小红书也已取代知乎成为新的必备助手,前些天,我向老妈炫耀在小红书上学到的熬番茄肉酱之法,准备给女儿吃意面用,老母亲在旁边看了半晌之后,幽幽地说:“你学这个干啥,学会了苦啊,娃。”
我想,这既是对我的爱,也是她对自己大半辈子劳苦的感慨,只是,为了儿女的付出,大多数时候更像是一种本能,而无暇思考是否辛苦。
不过,母亲很快调整好情绪,得意地翻开她的小红书收藏夹,告诉我她早已会娴熟地使用这个原本属于年轻群体的APP。
最终,那位七旬女士没有去巴马,而是去了略近一些的山西太行山大峡谷。
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制作了一个线路图,一路用着很方便。而我更开心,一个不经意之举能够帮到一位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这就是社交平台的魅力,也是我继续创作分享的动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