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是未来,是躬身入局,还是另辟蹊径?滴滴的选择,与其他公司截然不同。滴滴出行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小鹏汽车合作。
对合作的双方来说,这是当下存在的最优解,既解决了现实的运营压力,也因未来预期将彼此捆绑在了一起。这是一个双赢的设计,彼此都有付出,彼此都可期待。
滴滴和小鹏汽车的合作方式是: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后完成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及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首批股份锁定期是24个月。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滴滴旗下汽车项目作价约58.35亿港元,卖给小鹏汽车,未来分工是,小鹏负责研发量产。
之所以说这是个双赢的设计,因为彼此各取所需,都有付出,也都有期待:对滴滴来说,汽车项目“准剥离”,缓解了亏损压力,但同时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弃”,而是换成了实打实的小鹏的股份;对小鹏汽车来说,这个合作不会造成现金流的压力,却能拓展自身产品线和落地场景,在新能源汽车都在追赶“规模”的当下,这个合作能把规模做大,也有利可图。
这次交易达成后,小鹏汽车会以全新品牌发布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是“MONA”。这款汽车主要面向15万元的市场,预计在2024年开始量产。小鹏为这款车提供基于扶摇2.0架构的智能驾驶,滴滴则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和共享出行市场等支持。
MONA汽车,会有多个SKU,分别面向B端的共享出行市场和C端的个人消费市场。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滴滴平台上活跃着超过1900万名司机。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城市要求存量替换和新增网约车都要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
如果这1900万活跃司机都换一遍新能源,的确是充满诱惑的庞大市场。
事实上,小鹏之前滴滴也跟比亚迪合作推出过D1,不过D1的售价接近17万元,即便是以租赁方式给网约车司机,一个月也要4000多。这一次,小鹏直接砍到在了15万元,MONA首款新车还是值得期待。
MONA项目是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除了比亚迪,滴滴也曾跟理想达成合作,遗憾的是,这些合作最终阴差阳错的成了遗憾。
目前在B端市场上也是百花齐放,哪吒汽车、广汽埃安、吉利、比亚迪等都有不俗表现。特别是广汽埃安,每年在B端市场的销量稳定在10万辆以上。这一次小鹏与滴滴的合作,既面向B端市场,开发出性价比更高的共享出行车,也有机会扩大其在C端市场的销量。据介绍,小鹏对MONA的在C端的期待是,10万辆以上的销量。
早在半个月前小鹏汽车的财报会上,何小鹏的发言就为这次合作埋下了伏笔。何小鹏着重提到了15万手机的车型上,他说:“两年前我提过,因为成本,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元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现在我们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流程降本,我现在的观点改变了。我明确看到了清晰的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充满信心在主流的15万级别的纯电动汽车上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推动智能化普及”。
何小鹏所说的“路径”,指的就是与滴滴的合作。滴滴对小鹏来说,是一个撬动未来市场的杠杆。小鹏对滴滴来说,则是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获得未来收益,更重要的是,它减轻了当下运营和资金压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