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Linux设备树的传递以及kernel中对设备树的解析

当U-Boot将设备树加载到内存指定位置后,ARM内核的SoC以通用寄存器r2来传递dtb在内存中的地址。kernel获取到该地址后对dtb文件做进一步的处理。

#设备树的传递

当使用bootm加载kernel镜像时(bootz是对bootm的一种封装以及功能扩展,实质一样)。U-Boot跳转到kernel的入口函数是boot_jump_linux

这个函数的C文件在arch/arm/lib下,说明设备树的传递的方式是与SoC架构相关的。不同的SoC在bring-up时,这个函数格外重要,这是U-Boot与kernel之间衔接、交互信息的一个关键API。U-Boot的这个函数执行结束后,将CPU的控制权完整的交给kernel。

r2作为存放设备树地址的寄存器,其取值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例化bootm_header_t这个数据结构的ft_addr,以及利用U-Boot的板级启动参数作为设备树的地址。

##bootm_header_t方式

数据结构bootm_header_t的定义如下,供各种内核的SoC使用,每家厂商根据自己CPU的特点对各个成员进行不同的例化。

用bootm_header_t的方式,U-Boot需支持设备树以及文件非空。

ft_len以及ft_addr属于bootm_header_t,在U-Boot解析镜像文件时,实例化这两个成员。函数调用栈如下:

##gd->bd->bi_boot_params方式

这种属于比较古老的一种方式了,目前基本不会采用。bi_boot_params是一个存放内核启动参数的地址,通常是在板级初始化中进行指定。

代码执行到此处,r2是否为预期的值,一是可以通过打印的方式、再有使用调试工具连上去确认。

#kernel对设备树的解析

解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校验以及启动参数的再调整;第二阶段完成设备树的解压,也就是将设备树由FDT变成EDT,创建device_node。

##第一阶段

kernel启动日志中与设备树相关的第一条打印如下,也就是打印出当前硬件设备的模型名,"OF: fdt: Machine model: V2P-CA9"

这个模型名是在设备树文件的头部定义的,定义当前设备的总体名称。

但这并不是kernel对设备树第一次进行处理的地方。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的操作。函数调用栈如下:

第2行__atags_pointer是dtb在内存中的地址,这个地址在汇编阶段(若镜像为zImage,那么在解压缩阶段就完成了)便获取到了。由于执行到setup_arch时mmu已经使能并且4K的段页表也已经完成了映射,而U-Boot传递给kernel的设备树fdt地址属于物理地址,因此需要将物理地址转换成虚拟地址。

第一阶段对设备树的配置主要包括:

上面这个chosen信息可以在kernel起来后再次查看做了哪些修改。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单纯的是将设备树ABI文件进行解压缩,由FDT变成EDT,生成相应的device_node结点。

这个阶段的函数调用栈如下:

device_nodes结点如下:

device_node创建完成后,kernel创建platform_device时依据这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情况进行对应的设备注册,供驱动代码使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zTEOzPD2VzuGB1z3NG_z-T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