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不过了。
如果在太空中有台智能手机,那又会怎样?
“5,4,3,2,1,点火……”今天中午12点03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临平企业“地卫二”研制的中国首颗以人工智能(AI)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简称WJ-1A)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现场小视频:
“地卫智能应急一号”,这是怎样一颗卫星?
“用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我们在太空安了台智能手机。”地卫二首席人工智能专家康亚舒说,“我们将人工智能(AI)移植到了卫星上,组成了一个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的‘智能’卫星,而是真的可以跑得动大模型的一个太空智能体。可以说它是一颗有着聪明智慧大脑的卫星。”
这颗卫星有多智慧?
“大家都知道ChatGPT,它颠覆了AI的认知,而这颗卫星挂载的名为“弦”(“String” Edge AI Platform)的智能载荷处理单元(简称“弦平台”),就像一个太空GPT,让‘天空地脑一体化’成为现实,让太空触手可及。”康亚舒说。
如果用智能手机来做比喻,“弦平台”相当于手机的芯片。它不仅具备智能计算能力,还具备了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多级容错机制,能够在空间极端恶劣环境下保证稳定运行,并具备强大的灾备能力,确保任务目标万无一失。
而搭载了全色相机、近红外相机、VR全景相机等载荷,就像手机前后摄像镜头,不仅能够清晰地抓拍地球的每一刻,还能够通过VR全景相机美美地“自拍”,结合大容量存储单元和大算力处理单元,提供“天上地下一起算”的星云算力组网支撑,相当于手机中的APP软件程序,能实现星上的实时观测、实时处理和太空智能。这也是它与其他卫星相比的过“星”之处。
有了这颗卫星,可以用来完成非常具体的任务:比如可以让它找出中国所有的山峰,并使用算法清点数量或计算一片区域的绿化程度;可以让多种智能应用程序得以在航天器上运行和验证,包括森林减灾、水质监测、土壤墒情、非农非粮、森林火点、病虫害监测、城市两违等多种场景;甚至在无聊的时候,可以让它拍一张好看的夜景照片,它就会按照它觉得好看的构图进行拍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安装在“弦平台”上的具有超强算力的智能处理器,具备敏捷清晰的思维,相较于当下在轨的卫星智能化水平提升数十倍。并且它还可以以像手机系统和应用软件一样不断升级,算力将随着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操作系统,算法,应用)的更新迭代不断攀升。在今年年底,它有望超每秒百万亿次运算。
“让这个大脑灵活地转起来,让它变得更懂地球,更懂人类所需要的行业应用,让更多各个行业用户来教它。”
据了解,造价接近3000万元的“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入轨后,将首次在轨开展星载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验证试验,评估多方算法及模型的在轨应用效能。在轨期间,由苏州天巡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等多家联合研制单位共同在应急减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用商用卫星共同去探索太空!最后安利一下位于临平新城中国(杭州)算力小镇的这家企业“地卫二”,一家融合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新一代航天企业,从事卫星及飞行器研制以及AI算力应用的公司,光听听名字就很有意思。
“月亮是‘地卫一’,是守护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我们希望成为守护地球的‘地卫二’,这也是公司名字的来由。”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王夏琴 周涛
通讯员 陈军睿 费彪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