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 进入普及应用阶段,用友已启动企业应用大模型训练

位于北京西北角,一座建筑因其独特外观格外引人注目。狭长的外形,恰似一个稳固的底座;顶部的曲线设计,又如云浪一般。它的建筑面积达 10000 平方米,坐落在用友产业园内,被称为“数智企业体验馆”。

通过还原真实场景,这里是用友展示“数智企业”全貌的体验中心。建筑的外观设计,隐喻着在时代浪潮更迭下,用友打造“数智化底座”的理念。

1988 年,用友网络董事长兼 CEO 王文京在海淀南路一个 9 平方米的小房间创建了“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如今,680 亩的用友产业园,已经是北京北清路的一大地标。作为一把手,王文京带领用友走过 35 年,穿越了数次技术周期;而时至今日,他仍奋斗在企业发展的第一线。

本期《行知数字中国》栏目走进用友产业园(可点击此处或微信搜索【InfoQ 视频号】查看视频),通过与用友网络董事长兼 CEO 王文京的深度交流,探寻数智商业时代企业持续进化的“密钥”。

出品|InfoQ ·《行知数字中国》 访谈主持|霍太稳,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 访谈嘉宾|王文京,用友网络董事长兼 CEO 作者|罗燕珊    编辑|高玉娴

数智企业的“六维”画像

作为我国本土乃至全球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的典型代表,用友从信息化时代一路陪伴企业迈进了数智化时代,期间使能了无数企业实现转型。在王文京的眼里,所谓的“数智企业”有非常清晰的轮廓和标签。

第一,客户导向,通过新技术与客户连接,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和流程。

第二,生态共荣,形成上下游企业联动,与整个生态伙伴和群体共生共创、共同发展。

第三,员工能动,员工不再像先前那样被动从上到下地被指挥,而是基于数智平台的赋能,提升能力,主动地作为。

第四,实时感知,从技术角度看“数智企业”具有三个特征,感知消费者、感知生态、感知员工最新状态,进而感知和反馈企业的生产、供应链、设备运行。

第五,数据驱动,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重要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关键驱动要素,这是对原来流程驱动的企业经营模式的颠覆。

第六,智能运营,随着 AI 成为全球 IT 技术与产业创新的中心,商业创新也进入全面数智创新的阶段,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驱动方式,让企业的运营变成智能化的运营。

可以看到,数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数智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了产业级数智化。这六个特征共同构成了“数智企业”的画像,涉及企业内外部运营、组织、流程、技术等方方面面。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如此全面的能力重塑呢?

数智化成败关键在于能否与战略相匹配

企业数智化的推进,是企业进步发展的一项工程,而不是为数智化而数智化。”谈到企业数智化转型路径时,王文京表示,企业在推进数智化过程中,首先要把数智化战略和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并以此为指引制定相应的数智化规划,承接战略的落地。

数智化时代的来临,令企业迷茫也焦虑,很多企业盲目地进行数智化转型,使得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追根究底,其实是很多企业在“顶层设计”这一步就被卡住,甚至有些还停留在“数智化就是做信息化项目”的认知层面。

这些“误区”往往导致企业数智化战略和发展规划脱节,使得数智化项目与企业目标不协调,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在王文京看来,数智化的底层逻辑是“业务和管理的重构与创新”,其核心是通过数据智能工具、平台,发挥数据的价值来赋能企业的业务经营和管理运营。所以,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成败的关键,是数智工具和数据资源是否能够与企业的业务高度融合。数智化并非结果而是路径,要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

作为一项长期投入,数智化转型的过程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如何评估数智化的投入产出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棘手难题。对此,如果能够把数智化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和业务创新、组织和管理变革相结合,就能更好地衡量数智化转型对业务增长的影响,更准确评估投资回报率。“从这个角度来看,数智化就不是简单一个成本支出,更是一个有回报的投资。

半部中国数智化发展史

深刻洞察背后,离不开用友自身的多年转型探索。

成立于 1988 年的用友今年迈入了第 35 个年头,可以说用友既是中国企业数智化变革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用友自身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中国数智化进程的缩影。

具体而言,用友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部门级的财务软件转型为企业级 ERP;第二次转型是从 ERP(企业资源计划) 走向BIP(商业创新平台)。

用王文京的话说,每一次的转型,都代表着用友的产品和服务路径的演进。

在其发展的 1.0 时期,用友主要提供财务软件,服务于超 40 万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2.0 时期,用友主要提供 ERP 服务,涵盖范围不再限于单一部门,而是人力资源、财务、物流、生产、供应链和销售等多个部门的业务信息化;当前,用友进入 3.0 新时期,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其主打产品是商业创新平台--用友 BIP,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三的企业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

每个阶段,用友为企业客户提供的核心价值也不同。在信息化时代,主要是通过 ERP 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而在数智化时代,他们注重商业创新和重构发展力,为企业赋能产品和业务创新、组织和管理变革,重塑企业发展。其中,数据驱动成为这一新阶段的关键驱动机制。

关于如何把握每一次转型的时机,王文京直言,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用友转型主要基于两个层面的考量:一是关注技术的发展,二是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变化。

在 AI 领域早有布局

就技术敏锐度而言,用友数年前在业界就率先提出“数智化”(数字化+智能化)、“数智企业”的概念,表达的就是以数字化为基础,智能化产生新价值的理念。

2017 年,用友便开始规模研发用友 BIP。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BIP 的定位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其中建立了多项智能中台服务能力。

基于这些中台服务能力,用友还开发了多个智能化应用服务。例如,用友 BIP 的 PaaS 平台iuap提供的智能中台已经具备了 RPA、VPA、智能大搜、规则引擎、知识图谱、AI 工作坊等多项智能化功能。它还提供企业画像、人才画像、商机推荐、供应商推荐等智能服务,并在财务、人力、采购、制造、营销等业务领域应用,提供上千个 AI 智能场景。

王文京指出,AI 在全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在 2012 年左右其就洞悉到,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集的兴起,AI 的发展将迈入创新业务阶段——这是重要的转折点。直到 2022 年底,对话式 AI 进一步推动 AI 进入普及应用阶段,全球 IT 技术与产业创新以云计算为中心开始转向以 AI 为中心的新阶段,全面数智商业时代已经到来。

据介绍,目前,用友在 AI 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首先是自然交互,即人机之间各种应用系统或服务系统的交互。

其次是快速智能化的企业应用升级,尤其是个性化应用,通过结合语言大模型和低代码平台,可以加速应用生成。

其三是企业业务和职能的智能化管理,涉及的层面更加丰富和多语言。对于企业应用业务层面的智能化,需要深入结合多年的企业应用领域经验,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模式和技术,训练面向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大模型。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创新突破的空间。

“接下来,用友会进一步加速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并投入相关资源启动推进企业应用大模型的训练工作。”王文京补充说。

深耕行业创新价值

2023 年初,用友迎来了一次自身内部升级,其对大型企业客户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与服务,由此前的“以地区为主,地区+行业”组织模式升级为“以行业为主,行业+地区”的运行模式。通过本次用友组织架构升级,我们亦可窥见用友不断靠近客户需求的决心。

这次大刀阔斧的升级背后的思考逻辑,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深入不同行业的前端业务场景。

如前所述,用友的产品从部门级到企业级甚至社会级持续演进,这个过程的背后伴随着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进程的持续加速,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再仅仅解决某个点或者某条线的问题,而是推动全企业、全产业、全方位的业务优化和模式创新。

越是往深了走,行业差异化的问题也会随之浮出水面。信息化时代通用的解决方案很难再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比如,工业制造的痛点几乎不可能用金融行业的办法化解,甚至流程制造遇到的挑战和离散制造也并不相通。

因此,作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就必须往更贴近数据发生的地方,也就是具有行业属性的前端业务场景做延展。从这个层面来看,用友的组织变革,是深耕行业的大势所趋,是为了“接住”客户需求的必然选择。

践行长期主义,冲在“创新”最前端

身处当下日渐迅猛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如果用王文京此前总结的企业持续经营的动态模型——“冲浪模型”来理解,这些革新浪潮呈周期性发生,并且频率会越来越快。

“冲浪模型”是王文京基于用友自身经验总结提炼的动态模型,强调企业在每一次(而非某一次)新的浪潮来临时,都要像冲浪运动员一样,持续且主动地推进新阶段的产品、业务、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创新,从而保持始终位居产业前列。因为即使当前的浪潮过去,下一个浪潮也会到来。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才是企业成功应对数智化浪潮的关键。

而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同样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更新技能,以新技术武装自己并驱动企业发展。

以软件开发人员为例,随着 AI 技术肉眼可见地加速发展和应用落地,未来许多代码都可以由机器生成,这意味着大家可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开发工作,将熟练性的任务交给机器,这样既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更快地进行软件产品创新。

在王文京看来,新技术会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都要用更加积极和正向的态度去对待和拥抱它们。

所以,驱动用友一次又一次穿越技术周期的“密钥”究竟是什么?答案无它:“技术和客户”是标尺,除此之外,还有一颗主动变化的心。

  • 发表于:
  • 本文为 InfoQ 中文站特供稿件
  • 首发地址https://www.infoq.cn/article/UNmAT4eReyYCOISHbrTc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