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前在朋友圈推荐了罗胖长达四个小时的跨年演讲,之后有五六个朋友回复了同样的问题:罗胖讲的只不过是2017年的事,怎么那么多新词听都没听说过,甚至有些事情根本就听不懂!
我说一点都不奇怪,这个时代新东西太多了,多到传统的大脑根本无法容纳,多到你必须不停的奔跑才能站在原地,多到我们必须调整学习方法否则就会成为新文盲。
比如,喜摸杯、吃藕、老铁、扎心,如果不和年轻人接触,这些新语言什么意思你都搞不清楚。
再比如,AI、区块链、流量思维、赋能,这些名词不管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它已经来到了你身边,想躲都躲不掉,甚至有的已经或者将要深度影响你的生活。
这些新东西离我们并不远,最近发生在朋友身上的两件事,就让我感到来的太快太突然。
钢哥,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大专家,AI潮人。
去年年底给我说他要组织一个人机对抗大赛,当时我并没在意。
一个多月后,2018年2月7日,38名专业医生与脑膜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决策系统“小神”在西京医院同台竞技,结果“小神”以准确率超出第一名医生10%的优势,战胜了所有参赛医生。
如果全国的医学大家都像钢哥这样,一人研究一个病,那么中国的医学人工智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态。
锁甲,一个一直高标准做事的兄弟。
前些年的“口述革命史”做得有声有色,得到中宣部的首肯。
去年突然宣布推出一个新产品——我的家史馆APP,而且出门就红。
展馆一瞅,让人目瞪口呆。促膝长聊,方知锁甲用心。
我折服于锁甲将互联网现代思维与家史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巧妙构思,折服于产品将国史家史个人史融为一体的构架设计,折服于产品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表现技术高度融合的强大功能,更折服于建立在现代人文化需求与消费习惯之上的运营模式。
还有,前不久本人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的短文《孙教授的一天》,写时候觉得是故事,是梦想,是自己和朋友们想做的事情想要的东西,写完发现,许多情节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我只是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罢了。
很喜欢董卿的一句话:时间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也很喜欢自己最近愰悟的一句话:在这个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会被这个充斥着各种新东西的时代带向何方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被动坐等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现实的到来,唯有伸出双臂,真诚拥抱。
于是,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大家一直不认可甚至是极力反对的碎片化学习、直奔结论的方法,也许更能节省大脑的能量和带宽。
于是,我们要学会在手机、电脑、课堂与书本间交互游荡,在微信、得到与千聊甚至是直播平台上纵情奔跑,也许这样的方式更有效。
于是,我们要学会用快进播放看视频、用倍速播放听意频,也许这样会让你更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