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智慧金融研究院科学顾问Yaser Abu-Mostafa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过去、现在、未来”的专题演讲,再次将人工智能的话题炒到了风口浪尖。
近几年来,从当初的AlphaGo大战李世石,到如今在区块链和新零售当中的运用,再到前些天获得公民身份的“索菲亚”。
“人工智能”这个词可以说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疑问。“我们人类会不会被代替?”“我们人类会不会被架空?”甚至是“我们人类会不会被终结?”
当然这些问题我是无法给出完整答案的,毕竟文傻一枚。
可就像“地球是圆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问题不只有一种解决方案。那么今天,我们大家就试试一个奇招——思想实验。
什么是思想实验呢?
我们都知道,科学家理解世界的方法无非就是观察和做实验。而有些实验由于条件过于严苛或运算量过大等等无法在实验室中做出,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这些就被称为思想实验。
也许你会问,就凭自己瞎想得出结论,可信吗?当然,瞎想是肯定不行的。但是,我们只需通过对实验的设计,保证逻辑上环环相扣,大方向没错,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是的,恰恰因为信息足够多,它们各自的准确性反而不重要了。。。这个话题回来展开说~)
第一个思想实验:图灵测试
《模仿游戏》中 卷福饰演的图灵(左)&图灵本人(右)
关于图灵的话题还有很多,我们下回分解~
多年前,现代计算机之父,现在也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图灵(Alan Turing)构造出了图灵机。
那么什么是图灵机呢?
简单来说,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上面不是黑格就是白格。然后有一个打印头,它既可以读取颜色,又可以擦写颜色,让它在纸带上不停地移动。那就可以对这个打印头的走向进行编程,从而影响计算结果。
总之,即便是当今最复杂的计算机,也没有超出这个八十多年前提出的概念——图灵机的理论能力范围。而这个概念,最早只是出现在24岁的图灵所著的一篇论文的一个脚注里。。。
而更可贵的是,图灵深知计算机的发明犹如猛兽出柙,人类必须对其有一定的制约和掌控,于是,图灵提出一个问题:机器究竟能达到多高的智慧?为了解决问题,他又构思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图灵测试。
想像一个场景:测试者与被测试者(即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在彼此隔开的情况下,仅通过如“键盘-屏幕”这样的装置相互交流。
如果测试者,也就是我们人类,无法通过交流的情况来判断被测试者是人类还是计算机,那么就算该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即获得了人工智能。
但是,由于图灵本人只是一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的注意点只放在了机器是否拥有智能(thinking)。
而在他之后,图灵测试又引起了许多哲学家的关注。而除了“智能”之外,他们则更关心机器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拥有“意向(intentionality)”、“意识(consciousness)”乃至“意志(will)”,只有这样,才配称得上是与人等价的智能。
因为没有它们,哪里来的认知?不能自知,无法自觉,又哪里谈得上智慧?
这些问题随着提出立即轰动了学术界,也轰动了你我这样普通人的内心。因为一旦机器获得了这些,毫无疑问,人类在地球上的好日子就算过完了。
而更严峻的是,对于自己的意向、意识和意志的了解程度,人类也充其量算是一知半解。
更是有铤而走险者,企图通过机器智慧的比较,找到我们自己的线索。
为了能够回答新疑问——人工智能,是说到底也只是“人工”的,还是真的是“智能”的,哲学家又回到老路上,继续诉诸于思想实验的力量。结果又如何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未完待续。。。
>>你也许还想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