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2017年最大的科技热点,量子科学、生命科学也取得重要进展。《十万个为什么》节目邀请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万为大家一 一解析。
- 人工智能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FAST天眼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稳定而独特的地形条件建设一个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中国·贵州·天眼
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计划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FAST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全国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共同参与,经过长达12年的工程选址和对1000余个洼地比选,最终确定大窝凼洼地为FAST台址。
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生命科学
体细胞克隆猴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中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加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提问时间
“量子科学方面取得的进展,对于我们的科技和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目前量子主要有两方面的运用,一方面是量子通讯,另一方面是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现在可以实现更大的通量,保密性更强。量子计算是超越了现在的计算机的架构,能够获得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也有人认为量子能够真正的实现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量子计算可以在这方面提供有效地支撑。
在过去的一年中,像IBM、谷歌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进展,我们的潘建伟院士的量子计算团队也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所以我们看到在这方面中国也是处于比较前沿的位置,今后量子计算的发展将会对于我们整个计算机、智能互联网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有人称之为‘量子霸权’,谁能够获得这样的一个计算能力,谁就能拥有跟别人、别的国家不对称的优势,这也是各国竞相追逐的科技的制高点。”
“在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有了什么样的突破?”
“在生命科学方面,癌症这类致命的疾病在向治愈的方向努力。像遗传治疗、细胞治疗将会对于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的病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福音,因为我们对于癌症的认识还是不够,目前主要的手段是手术和放化疗,但是这对于人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甚至还不能根除它,而通过细胞、基因和遗传疗法有可能治愈癌症,在去年我们看到一些遗传疾病能够得到控制,甚至迈向治愈的方向,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重要地突破。”
“还有我们最近几年关注的‘换头术’算是伪科学,还是真科学呢?”
“‘换头术’在去年,首次世界范围内在中国,在两具遗体上实现了‘换头术’,在真人上还没有实现这样的技术,这次的‘换头术’是把主要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连接起来,属于比较前沿的科技,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未来,如何能更好的生活,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不过‘换头术’还是有比较大的争议,伦理上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所以说在国际上对‘换头术’的进一步发展还是比较谨慎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