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裕
說到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大部分朋友都有滿滿一大堆的話要說。從某些方面來說,壓力也是一種動力促使我們前進,正因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才觸動我們努力發奮去爭取,可是如沒有處理好壓力,它就轉變成精神內耗。
一說到精神內耗,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有位名人說過:「疲倦,是現今社會的一場疾病。」這種疲乏不只是身體上的,還包括精神上的,而身體上的疲倦通過休息可以再獲得能量,可是精神上的疲倦,如果沒有及時扭轉過來,它能成為謀殺我們生活信心的兇手,年年月月消耗着,最終會導致成為內心痛苦的人。
我們總是糾結無法與自己和平相處。比如說,對某個選擇的反覆思量,在婚姻上,一旦遇到小矛盾,就會懷疑伴侶是否真的愛自己;在生活上,和別人比較物質擁有,也總是糾結自己;而在工作上,這種情緒表現會更大,偶爾受到了上司的批評,便覺得無可忍受,也總是在糾結薪資待遇不如別人。尤其是創業中的朋友,糾結的事情就更多了。因為創業總會遇到各種風險,選擇了創業,意味着要與風險共存,每當創業不順利遇到樽頸位時,也許別人在其他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於是自己就會糾結當初選擇創業是否正確?應否早點放棄?諸如此類的糾結,多不勝數。
甚至有些朋友已經習慣了,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焦慮,糾結工作中哪個方案更好?該用什麼方式和同事溝通?想到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的不如意,又會常常自我懷疑,為什麼別人都能做得好?而我是不是能力不夠?可是,為什麼說這種焦慮和糾結是精神內耗?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糾結,雖然很想改變,但也從來沒有邁出第一步,那麼每天如此,在清晨醒來時,都沒有一份向着希望的心情又怎麼能把一天的生活過好?我們的心靈空間是有限的,一旦負能量的東西裝得過多,就沒空間去想積極向上的事情了。
沒有意義的焦慮和糾結,是精神內耗,是自我撕裂,如果任其蔓延,那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得到很好的結果。在這樣日復日的焦慮中,根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停止精神內耗,其實很多事情想通了就好,不需要糾結在那,這樣只會跟自己過不去而已,實際上沒有多大的作用。
而創業本來就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選擇,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選擇開始,在當初已經考慮了各種因素才做下的決定,又怎麼能夠因為過程中的一點小挫折而質疑自己?再者,如果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應該做出改變,那就去做,用行動去停止精神內耗。創業是如此,人生也應該如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