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人工智能的流量和话题度爆棚,大众对于AI潜力的想象也无比美妙。
我们甚至提出了一个曾经不切实际如今未来可期的老问题:拥有比肩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即AGI,有望实现吗?反正,开发ChatGPT的OpenAI毫不掩饰对AGI的追逐,对技术奇点的期待。(我们不久前推送的文章《ChatGPT之后,OpenAI的下一个目标:AI尼采超人…到2045年,我们将迎来技术奇点?》曾探讨过这方面问题。)
此外,OpenAI于3月中旬发布的GPT-4,似乎已经走上了AGI的早期阶段,因为它展现出“智慧的火花”(sparks of intelligence)。
但另一方面,很多AI领域从业者,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群体,都在警告相关风险,呼吁暂停某些研究。
3月末,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发布公开信,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6个月,呼吁共同开发和实施用于高级AI开发的共享安全协议,并接受独立的外部专家监督,以避免可能导致极端风险的大规模技术变革。
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千名科技人士联名签署了这封信。当然,这些呼吁似乎不大可能成功,因为先进智能的诱惑力太大,而且回报太丰厚,企业做不到与利润作斗争。
在视觉、图像识别、推理、阅读理解和游戏博弈等领域,人工智能现已能比人类更好地独立执行许多认知任务。不夸张地说,AI有望在不到10年时间内令全球劳动力市场发生大洗牌。
人类的独特智能不可复制
随着时间推移,人工智能将发展出与人类比肩的学习能力,并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水平。很多人期望人类独特的能力——持续发展、学习、将获取自A领域的学习成果转移至B领域——最终被人工智能复制。
眼下的AI还不具备“学习转移”能力,举个例子,AI接受训练后,学会了通过医学影像检测癌症,但它无法将这种经验应用到其他方面。
而当某个时刻,AI复制了人类独特的智能,它们将超越人类,并迅速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变得如蚂蚁般卑微。
AGI的合理性受到一些哲学家和研究者的质疑。他们指出,当前的人工智能模型很大程度上不了解输出,换言之,AI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它们也没有实现意识的可能,因为它们主要做预测性工作。
这些模型不是智能的,而是简单地重新组合和复制它们训练过的数据。它们缺少意识——生命的本质。即使AI基础模型继续进步,能够完成更复杂任务,也不意味着机器有意识,AGI会来临。
可以合体,何须对立
ChatGPT和GPT-4的确太厉害了,它们执行某些任务的能力(例如律师资格考试和学术奥林匹克竞赛)确实赛过人类,AI的强大让我们觉得AGI好像即将要到来,而每个新模型的快速进化似乎都在验证这种感觉。
不过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人类与AI交互协作,或许是我们使用机器智能的最佳方式。人类通过人机交互,使自己的智能得到增强,而不是被AI取代。
无论你承认与否,AI已经踏足人类职场,成为老司机们的顶配副驾,程序猿们的免费外包,艺术家们的创作魔盒……人机合体的局面令人荡漾,而在不远的未来,机器必然更大程度地融入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AI将不可避免地无孔不入、持久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被视为“智能”,是合理的;当然,也有许多人就此持反对意见。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觉得,AGI的日子“可能会到来,但黎明尚未破晓”。
AI进入人类的网络
有一种思想流派认为,人类的所谓“智能”,主要基于网络,或者说系统而存在,我们掌握的是网络里的知识——作为孤独的个体,人类并无智能可言。
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知识网络都由自己构建。一本存在主义哲学专著,一部气候危机主题记录片,一套流体力学理论体系,都是人类自己对智能网络的拓展;当然需要指出,这些知识的创作者,虽然带给我们以全新的洞见,却不会成为我们认知中的知识的“代理者”。
现在,像ChatGPT、Copilot、Bard这样的AI辅助工具可以成为我们认知网络的一部分——我们与它互动,向它提问,它为我们重组文档和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不需要有感知力,不需要拥有人类的智能,它只需要能够嵌入我们的知识网络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替代我们干活,提升我们的工作表现。
目前看来,人类的未来,可能就是与人工智能组队刷副本——这场进阶已然开始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