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家都在说“供应链的效率和柔性”。随着企业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个性化需求对于大型制造企业而言,是一座必须但较难逾越的大山:个性化和标准化流程之间的矛盾、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企业整体系统性响应之间的矛盾。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造高效和柔性的数字化供应链的重要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与供应商和客户更好地协作。
然而如何打造一套同时具备高效和柔性化的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对于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大小型制造企业来说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而言,中小型企业可能只有几个仓、十几辆车,业务没那么复杂,单一型的数字化产品便能满足需求。而大型制造型企业是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竞争者之一,业务跨度从区域到全球,零部件多,参与主体多,对生产的精度要求高,循环周期快,整体供应链条长,需要的是一套匹配生产节奏,具备齐套管理,覆盖全球多家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及生产工厂的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跨部门合作,也意味着要打通多个部门的系统接口。
那么大型企业具体是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来实现既“高效”又“柔性”的供应链体系?我们将通过两篇文章来介绍两个大型制造企业的案例,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和思考。
为某大型电子上市公司
打造更高效和柔性的供应链体系
——37天实现系统快速上线
安吉加加历经多年行业经验,结合外部市场要素和需求,打造了一个完美融合OMS、TMS、WMS、BMS四大系统的一体化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四骊,企业可根据其统一的数据模型,梳理业务标准化流程;在其高可配置、高适应性的特征下,实现系统的柔性快速搭建。
据介绍,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1、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据无缝流转及业务闭环;
2、高可配置性:系统内各模块可自由组合和拆分,方便客户根据需求配置使用;
3、数据标准: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标准格式统一,避免后期数据治理成本;
4、高可兼容性:可单独或成套集成到客户供应链系统群中。
图一:四骊平台架构图
某大型电子上市公司,在全国拥有30个工厂、近800个供应商、上万个SKU。今年年初在四骊一体化平台协助下,该企业在业务模式调整的情况下,快速匹配了一个能柔性适应业务变化的仓配系统。
据悉,该电子公司主要采用代工生产的方式,即在采购后,由供应商将原材料分别自送至其全国各地的工厂。在这种模式下,会增加更多的成本费用,一是供应商会将其自送成本转加到原材料的成本上;二是在疫情期间,为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每家工厂都会提前储存两周的物料,极大的增加了存储成本。同时,在供应商自送模式下,供应商和工厂对送货中的细节各有要求,使得整体运作效率低下。
因此,在安吉加加四骊团队协助下,该公司在整个运作流程中增设了一个中心仓,与此前直送代工厂不同,公司要求先将原材料中转至中心仓后,再按照工厂要求配送至各大工厂。这一个改变,让中心仓成为服务多家代工厂的重要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仓稳定性及效率要求极高。
图二:该电子上市公司业务调整范围
中心仓的增设,让该公司面向原材料端的管理模式完全变样。秉持着多年物流行业的运作经验,安吉加加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梳理该公司的业务管理流程和需求后,通过四骊团队灵活配置的协助,快速完成了中心仓WMS系统及配送端TMS系统的落地,并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种类,拓展了多个产品功能。最终项目效果也十分明显:不仅降低了原材料供应商自送成本,优化了运输结构,还提高了各节点装卸效率、车辆利用率及装载率,整体建立了一个更具柔性的供应链体系。
安吉加加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此项目仅用37天时间便快速完成了仓与配的系统搭建,而安吉加加此前更是创造过17天完成交付的历史记录。
今年10月,该公司给安吉加加发来了一封感谢信,赞扬其“自今年4月开仓以来,以专业的业务能力,快速的响应能力,克服困难,不负所投”。信中还特别表扬了安吉加加在业务试运作期通过快速调整作业流程、优化系统功能、调整物流动线等动作,抗住传统业务旺季,并实现了作业效率的新高。
在经历了3年的疫情之后,世界格局为之大变,但可以预见制造业将继续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将包括普及更多的工业4.0技术,如利用设备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新型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此外,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提高竞争力,制造业也将继续探索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如在线定制制造和云制造等。
作为上汽安吉物流旗下公司,15年来,安吉加加积累了服务大型制造企业的经验,既能在企业原有的数字化基础上,帮其增强算法、预测等数字化薄弱环节,输出定制化的高效数字化产品,又能利用自身一体化平台为企业构建一个完整的柔性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同时,为响应各大型企业需求,安吉加加还专门成立了大数据&可视化部门和信息安全部门,可以说是为大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套贴身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