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了很多的嵌入式学习路线,有的比较片面,有的为了博人眼球东拼西凑,几乎把整个行业用得着用不着的技术都写上去了,没有侧重点,简直是劝退指南,还有的纯粹是打广告卖板子招生。
如上图,问题都是出在fs/yaffs2/下,很多error都讲述:调用的成员名,在struct mtd_info结构体里没有定义.
由于之前在raspbian上面跑opencv有些依赖包装不上,所以一些代码不能跑,就想着用Ubuntu试试。安装的过程是跟着这个视频来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通过树莓派4的Linux的启动过程,描述如何进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思路。通过树莓派4B的启动流程,看到一个Linux启动过程,同时,通过一步一步搭建一个完整的树莓派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来指导分析各部分的开发过程。
tina-v853-open/kernel/linux-4.9/drivers/video/fbdev/sunxi/disp2/disp/lcd
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Uboot的文章。始终要相信一句话,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你也是大佬。
Bootloader的启动过程可以分为单阶段、多阶段两种。通常多阶段的 Bootloader能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以及更好的可移植性。从固态存储设备上启动的 Bootloader大多都是两阶段的启动过程。第一阶段使用汇编来实现,它完成一些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初始化,并调用第二阶段的代码;第二阶段则通常使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而且代码会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一般而言,这两个阶段完成的功能可以如下分类:
uboot 属于bootloader的一种,是用来引导启动内核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从flash中读出内核,放到内存中,启动内核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听说过 u-boot 和 bootloader,但很多工程师依然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啥。
使用F1C200S TINA3.5 SPINAND 在windows下的PhoenixSuit V1.19烧写固件,现象是: 1,空的nand第一次似乎提示烧写成功,但启动失败。 2,第二次以及之后的烧写就会失败。 3,配置以及按照官方nor切换nand的指南进行修改配置了。 4,板子换了全新空白nand 上去,也是一样的现象。 5,以下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两次烧录的日志输出。
博客地址 : http://blog.csdn.net/shulianghan/article/details/42462795
启动速度是嵌入式产品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更快的启动速度会让客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在某
这次是写公众号以来最久一次没有更文了,主要是刚进新公司,要熟悉一下环境,而且由于开发项目催的紧,压力比较大,以至于下班时间比较晚;同时在交流群里面也比较少回答网友的问题,不过如果你私聊我,我还是会抽出时间来给你解答;现在终于适应了开发节奏,不会那么难了;同时在今天这篇文章里面申明一下,下次私聊我问问题的网友,不要称呼我大佬和大神哦(大佬和大神的称呼,自己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自己也是从啥都不懂,即使现在找到合理的岗位,每天也在努力学习(这里讲个笑话,这几天办理那个社保号的问题,一开始我不知道社保号就是电脑号,直到昨天问同事才知道。)学习是不会中断的,特别是干我们这一行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而且人一生不是来享受的,而是生来都要吃一点苦的,先苦后甜嘛。
最近在看一些uboot相关的内容,有一些疑惑,但是暂时我又没有硬件板子,我就准备用QEMU模拟调试。
ROM下载:百度网盘 恩山论坛来源:传送门 此固件还是用的play4fun刷机步骤 , 刷到nand,只适用于128M !!!对于已经刷了20140520测试版及后续版本的机子,可以直接执行步骤4,在web界面刷新固件即可!!! 1/准备:电脑端有线网卡设置手动ip:192.168.1.100,ttl连接pogo,进到uboot 2/载入新的uboot(已刷好新uboot此步骤可省略) 运行tftpd32服务器,ttl进uboot输入命令 setenv ipaddr 192.168.
本次测评板卡是创龙科技旗下的TL570x-EVM,它是一款基于TI Sitara系列AM5708ARM Cortex-A15+浮点DSPC66x处理器设计的异构多核SOC评估板,由核心板和评估底板组成。核心板经过专业的PCB Layout和高低温测试验证,稳定可靠,可满足各种工业应用环境。
然后将smdk2440下的smdk2410.c改为smdk2440.c,以及修改更改好的Makefile
在上一章使uboot支持网卡传输文件后,但是每次启机时,环境变量都要变为默认值,需要重新设置ip,MAC地址才行,由于没有配置mtdparts命令,启动内核也不成功
因为嵌入式往往需要把程序放到板子上去运行,而再树莓派上做rt-thread开发调试的时候,通常有三种办法。
上一节S3C2440移植uboot之新建单板_时钟_SDRAM_串口移植uboot初始化了时钟,配置了支持串口,这一节我们继续修改uboot支持NAND启动。
atf基本启动流程为:BL1 – BL2 – BL31 – BL32 – BL33(uboot),即在bl32启动完成后再启动uboot,uboot作为启动链中作为最后一级镜像,用于启动最终的os。Atf是arm为了增强系统安全性引入,只支持armv7和armv8架构的可信固件。而uboot是通用的嵌入式系统引导程序,其可以支持包含arm在内的多种处理器架构,如mips、riscv、powerpc以及x86等,且其历史比atf更加久远。因此默认情况下uboot并不需要与atf共同启动,而其自身就被设计为支持完整的多级启动链,该启动链被设计为最多可包含spl、tpl和uboot三个阶段。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典型启动流程,来看下这些阶段的一些组合关系吧。
之前做过一次uboot的升级,当时留下了一些记录,本文摘录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两个问题。
我们买开发板的目的就是把电脑上编写编译好的程序烧写到板子上验证学习。因此开发板上一定有个烧写口,例如JTAG烧写口。但电脑上是不会有这个JTAG口的,因此需要一个USB烧写器将两者连接,例如Jlink、OP/EOP。Jlink本来用的人很多,但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以及Jlink公司对盗版的打击,Jlink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EesyOpenJtag是OpenJtag的便宜版本,他和我们的开发板是绝配,他可以直接烧写Nand Flash和Nor Flash,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NXP原厂的uboot进行编译和烧写,将uboot运行在自己的开发板上。NXP原厂的uboot,直接烧录到我的开发板中,LCD的驱动是不正常的,需要进行修改。本篇我们就来继续研究uboot,「使得uboot能匹配我们自己的开发板」。
这周又一段时间没怎么写文章了,这周上班接触的东西有点多,每天都在接受挑战。维护公司移动app界面,设计到的技术是css、html、javascript。然后把写好的app程序通过threadx和Linux两个系统的支持(Linux内核版本是在3.10版本的,在安霸和海思平台);第一次搭建编译环境(这里跟平时学的环境有比较大的出路,作者被骂了好几次,终于是成功了,呜呜。。。),然后实时在PC或者手机端采集实时视频监控。后期会不断学习和分享自己在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今天开始写Uboot的文章和Linux驱动的文章。之前Linux应用的文章全部在公众号后台有。以上学习过程中,作者是学习朱有鹏老师的嵌入式课程。
参考博文: http://blog.51cto.com/9291927/1791237
Trusted Firmware-A(TF-A)是用于 Arm A-Profile 体系结构(Armv8-A 和 Armv7-A)的安全世界软件的参考实现,其中包括 Exception Level 3(EL3)安全监视器。它为在 AArch32 或 AArch64 执行状态下的安全世界启动和运行时固件产品化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起点。
主 机:VMWare–ubuntu16.04 开发板:S3C2440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12.04.01.tar.bz2
本篇介绍如何编译及下载uboot到ARM板子上。对于初学者有这么三个名词,分别是uboot、kernel和rootfs。这三个名词我刚开始接触是非常的困惑,现在随着使用增多稍微有一点点感觉。大家刚开始学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等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就会理解了。uboot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启动linux内核,因为CPU不能直接从块设备(如NAND/EMMC/SD卡)中执行代码,需要把块设备中的程序复制到内存中,而复制之前还需要进行很多初始化工作,如时钟、串口等;要想让CPU启动linux内核,只能通过另外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再把linux内核中代码复制到内存中,并执行这块内存中的代码,即可启动linux内核;一般情况下,我们把linux镜像储存在块设备中如SD卡、Nandflash等块设备中,首先执行uboot代码,在uboot中把块设备中的内核代码复制到某内存地址处,然后再执行这个地址,即可启动内核。
root@ubuntu:/home/hfl/hflsamb/uboot/u-boot-2010.09#vi boards.cfg
在第三期项目的视频中,官方提供了一整套新的工具链,bootloader, 内核和文件系统(arm-linux-gcc_4.3.2, uboot-2012.04.01, linux-3.4.2)其中uboot-2012.04.01来源于毕业班,其下载烧写功能远不如uboot-1.1.6,因此我更偏向于使用老版的Uboot。但是第三期的工具链却无法直接编译uboot-1.1.6, 现在将解决这一问题。
嵌入式linux设备要进行软件升级有很种多方式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本地升级和远程升级。本地升级包括升级工具升级,存储介质升级等,远程升级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程序升级。这里介绍一种同时支持本地和远程升级的方法,以供参考。
最近在一直在做uboot的移植工作,uboot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之前总结过uboot的启动流程,但uboot一个非常核心的功能没有仔细研究,就是uboot的relocation功能。
uboot默认是支持执行应用程序的,就像引导内核一样,我们也可以自己写一个应用程序,让uboot启动时引导。
首先,uboot会去校验(CRC)存放环境变量的一段空间 ,若CRC有效则使用该空间里的环境变量,无效则用默认的环境变量. 而我们移植的uboot,由于一直没有使用save,所以没有读不出CRC校验,使用的默认环境变量,如下图所示:
本篇的重点是讲解设备和驱动的启动流程,设备和驱动的流程是整个内核启动的核心,也是工作中最常面对的问题。出于知识点的系统性考虑,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看下整个 Linux 在 ARM 中的启动流程如何。
进入 uboot 的命令行模式以后输入“help”或者“?”,然后按下回车即可查看当前 uboot 所支持的命令,如下图所示:
前一篇《第一款能运行Android11 的RK3399开发板tinkerboard2》已经对tinkerboard2的Android 11有个大致的介绍,这一期来聊聊tinkerboard2 Android11 SDK bootloader部分的编译与烧录验证。后续的文章会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基于官方的SDK定制一套Android固件。
本系列教程以「i.MX6ULL」处理器的ARM开发板为实验基础,学习记录嵌入式Linux开发的各种知识与经验,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Linux移植,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等。
一个IoT设备,官方不提供固件包,网上也搜不到相关的固件包,所以我从flash中直接读取。因为系统是VxWorks,能看到flash布局,所以能很容易把uboot/firmware从flash中分解出来。
OTA 是Over The Air 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上下载更新文件对本地系统或文件进行升级,便于客户为其用户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以提供更
最近在学习riscv64架构的一些知识,并且利用做一些项目的机会去了解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的芯片的架构设计。学习riscv的好处在于其架构是开源的,也就是任何人只要有兴趣和时间都可以利用开源的代码在fpga设计出一款自己的CPU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深入芯片底层设计的很好的机会。从上层到底层,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梳理了一下riscv上的环境搭建方法(ubuntu18.04),让系统在qemu上正常的运行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按照官网wiki,http://wiki.espressobin.net/tiki-index.php?page=Boot+ESPRESSObin+from+SATA+drive&highlight=
CPU用的是Armada-3720,内核是https://github.com/MarvellEmbeddedProcessors/linux-marvell 里面18.12版本,uboot使用的是https://github.com/MarvellEmbeddedProcessors/u-boot-marvell/tree/u-boot-2018.03-armada-18.12。两路网口,一路是RGMII模式(lan1),另外一路是SGMII模式(lan2)。最近发现有时系统起来后用PC去ping lan2会ping不通,phy可以正常识别,执行ifconfig down/up也可以看到正常的打印信息。
CodeQL是一个白盒源码审计工具,它以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组织代码与元数据,使研究人员能够“像查询数据库一样检索代码”,并发现其中的安全问题。GitHub于去年收购了开发CodeQL的公司Semmel,并与其联合成立了GitHub Security Lab,Semmel在此前推出了面向开源社区和企业的源代码分析平台LGTM,这个平台能够自动化的发现并预警GitHub上开源软件的安全问题,同时,与CodeQL一样对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保持免费。
uboot下载地址:http://ftp.denx.de/pub/u-boot/ 1、目录分布 2、目录结构变化: u-boot-2010.03及以前版本 ├── api
前言: 本文用于解决win7以上系统使用dnw难装驱动问题,使用新驱动: zadig-2.3.exe,支持xp,win7/win8/win10系统,安装方便、高效,欢迎试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