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服务的盛行、自动化运维技术的发展,我们测试管理测试环境的能力似乎在逐渐降低,而整个IT行业对于“W”型人才的需求确越来越高。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测试,我们是时候补一补我们的运维知识~
本文是“Linux内核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会以内核的核心功能为出发点,描述Linux内核的整体架构,以及架构之下主要的软件子系统。之后,会介绍Linux内核源文件的目录结构,并和各个软件子系统对应。
Linux input子系统,分为三篇文章,第一篇:Linux input子系统的概念,第二篇:Linux input子系统的代码分析(input core),第三篇:Linux input子系统的驱动程序编写。
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形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使得用户可以运行程序、管理文件并使用系统。部分层次结构如图1-1所示。
如果将内核比作一座工厂,那么Linux中众多的接口就是通往这个巨大工厂的高速公路。这条路要足够坚固,禁得起各种破坏(Robust)。要能跑得了运货的卡车,还要能升降飞机。(Compatible)。当然了这条路要越宽越好(Performant)。如下图所标,Linux中有四种类型的接口。位于内核和用户之间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和ABI(应用二进制接口)。内核内部的API和ABI。下面我们逐条的来看看这些接口。
进程调度器是Linux内核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是控制对计算机CPU的访问。这不仅包括用户进程的访问,还包括其他内核子系统的访问。
Linux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调用的一组接口,通过这些接口可以访问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和资源,比如文件操作、进程管理、网络通信等。用户程序通过调用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执行特定的操作,从而实现各种功能。Linux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接口。
在深入探讨Linux虚拟网络设备的底层原理之前,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设备如何在Linux内核中实现,以及它们如何与操作系统的其他部分交互以提供高效且灵活的网络功能。虚拟网络设备在现代网络架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云计算☁️、容器化📦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环境中。
Linux内核的作用是将应用程序的请求传递给硬件,并充当底层驱动程序,对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组件进行寻址。目前支持模块的动态装卸(裁剪)。Linux内核就是基于这个策略实现的。
1.从技术层面讲,内核是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一个中间层。作用是将应用层序的请求传递给硬件,并充当底层驱动程序,对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组件进行寻址。
在 Linux 系统中,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是操作系统的两种不同运行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模式的含义、区别以及运行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Linux 系统的运行机制。
声明:本文翻译自Conceptual Architecture of the Linux Kernel
① 用户空间 : 在 " 用户空间 " 中 , 使用 malloc 函数 申请 " 堆内存 " , 使用 free 函数 释放 " 堆内存 " ;
XQ138AS-EVM是广州星嵌基于SOM-XQ138S核心板(OMAPL138+Xilinx FPGA)和SOM-XQ138A核心板(OMAPL138+AlteraFPGA)开发的DSP+ARM+FPGA三核评估套件,底板同时兼容两款核心板,用户可以采用该开发套件进行项目前期的验证和评估,也可以直接用来开发自己的产品。
hi3559v100是海思推出的camera soc处理器。采用的是双核处理器。一个是a7,运行的linux3.18内核。一个是a17使用的是huaweiliteos操作系统,Hi3559V100 系统中 Huawei LiteOS 负责系统媒体编解码相关业务。两个操作系统实现amp的构建形式。
Facade Design Pattern,也叫外观模式,在GoF的《设计模式》中定义:
arch:包含和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每种平台占一个相应的目录,如i386、arm、arm64、powerpc、mips等。Linux内核目前已经支持30种左右的体系结构。在arch目录下,存放的是各个平台以及各个平台的芯片对Linux内核进程调度、内存管理、中断等的支持,以及每个具体的SoC和电路板的板级支持代码。
在Linux的广阔世界中🌌,与各式各样的硬件设备进行互动和协作是一项不断进行的挑战🔧。硬件厂商和Linux社区的紧密合作,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使得从键盘🎹和鼠标🖱到复杂的网络连接设备🌐,所有硬件设备都能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与Linux内核交互。这篇文章将探讨硬件厂商和Linux社区如何联手标准化硬件,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
Linux内核分为CPU调度、内存管理、网络和存储四大子系统,针对硬件的驱动成百上千。代码的数量更是大的惊人。
Linux 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涵盖了各种领域,从文件操作到网络编程、图形界面、数学运算等。这些库函数大多数都是标准的 C 库函数,同时也包括一些特定于 Linux 系统的库。
网络设备(如交换机)一般由思科、华为、华三等网络设备商基于Broadcom、Intel、Marvell等网络芯片商的芯片方案进行研发测试并交付最终客户。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芯片厂商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SDK的形式开放操作芯片的API接口供网络设备商进行设备开发,且获得SDK需要和芯片厂商签署SLA、NDA等保密协议,某种程度上对网络设备商进行了“锁定”。网络设备商基于芯片厂家特有的SDK开发出的网络设备,传统linux的ip、ethtool、brctl等命令统统失效,留给用户的是专用的命令行或网络管理工具,这在某种程度上对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了“锁定”。
作为网络工程师,但凡你进过机房,肯定见过硬件服务器,现在可能很多工程师没有见过实质的硬件服务器,因为云服务器的兴起,好多人都没有机会见过“幕后”的硬件服务器,但是你要知道,不管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还是国外的谷歌云、亚马逊云等等,所有的云服务器,以及政府、军工、大型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其背后都是硬件服务器在支撑着。
###一:什么是Linux? Linux被称为类Unix操作系统,遵循POSIX标准。Linux与Unix的最大不同在于源代码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Linux的发音:Linux发音 Linux的发展历史
本文通过对Linux下串口驱动的分析。由最上层的C库,到操作系统系统调用层的封装,再到tty子系统的核心,再到一系列线路规程,再到最底层的硬件操作。
随着容器技术的发展,它的安全、隔离和资源控制的功能也在不断进步。本文中,我们将回顾Docker容器如何仅仅使用linux的原始功能来实现安全与隔离,比如namespaces, cgroups, capabilities等。 虚拟化和隔离 操作系统级的虚拟化、容器、空间以及“chroot with steroids”,其实都定义了同一个概念:用户空间隔离。类似Docker的产品都使用了操作系统级的虚拟化,通过用户空间隔离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0.9版本起,Docker包含了libcon
i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CoreOS layer)、核心服务层(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Medialayer)和可触摸层(Cocoa Touch layer)。图1-1展示了Mac OS X和iOS系统架构层次的一个对比。
总体而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强大、灵活且可定制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统、超级计算机等各种领域。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其实就有文件系统的概念了,此时的文件系统指的是用于管理(存储和检索)纸质文件的系统,而在计算机发明之后,文件系统逐渐指的是管理存储介质的系统,它通过简单的接口给用户,方便用户使用存储设备。
文件I/O:文件I/O称之为不带缓存的IO(unbuffered I/O)。不带缓存指的是每个read,write都调用内核中的一个系统调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低级I/O——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IO服务,与os绑定,特定于linix或unix平台。
Linux 内核最初的源码不足一万行 , 当前的 Linux 内核源码已经有两千万行 ;
Linux身份鉴别机制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防止恶意用户进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的身份鉴别机制就是传统的UNIX身份鉴别机制,它采用口令加密并与原密码进行对比的方式来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但是这种加密方式过于单一,在一个服务中用户的帐号密码泄露会涉及到多个服务的安全性,所以为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出现了许多其他的身份鉴别机制,如指纹认证、USB认证等。但是这样导致了一个问题,为了应用这些认证机制,就需要重新编写并编译应用程序(如系统登陆服务login)。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5年Sun公司的Vipin Samar和 Charlie Lai提出了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身份鉴别机制,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插件功能,使得系统在更改认证机制时不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极大的提高了认证机制的灵活性。本报告对Linux各用户帐号的权限区别进行了分析,对传统UNIX身份鉴别机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对PAM身份鉴别机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PAM策略演示场景实现了身份鉴别机制的执行过程,研究结果也发现Linux身份鉴别机制是在Linux用户态下实现的,并不涉及内核的具体实现。
Linux开发者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整不明白POSIX是什么。本文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POSIX,了解他的历史和重要性。
Windows是世界上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终端操作系统;macOS是基于Unix内核的操作系统;Linux是开源的操作系统,被广泛用于服务器、嵌入式,并且智能手机上的android操作系统正是基于Linux开发的子系统。
概述 昨天想在Ubuntu上用一下HTK工具包来绘制语音信号的频谱图和提取MFCC的结果,但由于前段时间把Ubuntu升级到13.04,系统的声卡驱动是ALSA(Advanced Linux Soun
BPF,及伯克利包过滤器Berkeley Packet Filter,最初构想提出于 1992 年,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过滤包的方法,并且要避免从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无用的数据包复制行为。它最初是由从用户空间注入到内核的一个简单的字节码构成,它在那个位置利用一个校验器进行检查 —— 以避免内核崩溃或者安全问题 —— 并附着到一个套接字上,接着在每个接收到的包上运行。几年后它被移植到 Linux 上,并且应用于一小部分应用程序上(例如,tcpdump)。其简化的语言以及存在于内核中的即时编译器(JIT),使 BPF 成为一个性能卓越的工具。
跟其他添加Docker容器的第三方工具一样(比如网络拓扑和文件系统共享),有很多类似的机制,在不改变Docker内核情况下就可以加固现有的容器.
我以下图为基础,说明Linux的架构(architecture)。(该图参考《Advanced Programming in Unix Environment》) 最内层是硬件,最外层是用户常用的
门面模式,也叫外观模式,英文全称是 Facade Design Pattern。在 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门面模式是这样定义的:
pam_tally2模块可于用于在对系统进行一定次数的失败ssh登录尝试后锁定用户
GKE与RTX都是优秀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各有千秋,例如GKE内置的功能更丰富,RTX界面更清爽、操作更方便。由于二者都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可以利用接口来增加原本没有的功能,所以本文不打算在功能上对二者进行对比(因为通过扩展都可以实现对方没有的功能,例如消息监控),而是准备把二者均视为企业级应用整合的平台,从系统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上来对它们的扩展性做一下对比。
此篇文章主要会带你介绍 Linux 操作系统,包括 Linux 本身、Linux 如何使用、以及系统调用和 Linux 是如何工作的。
linux的kernel内核外是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外是shell、库函数,而应用程序则在最外层
1. Linux简介 Linux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来说,Linux实际上指Linux kernel (内核)。内核负责管理硬件,并为上层应用提供接口。而广义来说,是指以Linux kernel为基础的,包括OS和各种应用在内的各个Linux版本(distribution)。尽管看起来版本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各个版本之间也只是大同小异,其差别往往体现在客户群、升级维护和界面等方面。 Linus Torvalds是Linux之父。他根据Minix系统的代码,参照UNIX系统的设计,写出了第一给Lin
最内层是外层是用户常用的应用,比如说firefox浏览器,evolution查看邮件,一个计算流体模型等等。硬件是物质基础,而应用提供服务。但在两者之间,还要经过一番周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