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录padavan软路由-扩展功能-内网穿透-ddnsto-启用ddnsto功能。
网关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概念,作为内网和外网的接入点,一般我们称为网关。它的具体介质是路由器。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46666029
最近Lady遇到不少Jetson TK1的新手,在用JetPack刷机的过程遭遇到各种问题,于是Lady特意召唤东莞理工学院Robot Pioneer战队,请他们录制刷机教程! 准备工作 1、从吉浦
(2)不指定文档ID 添加文档时可以不指定文档id,则文档id是自动生成的字符串。注意,需要使用POST方法,而不是PUT方法。
每个路由器周期性的与相邻路由器交换若干<x,d>二元组组成的路由信息,x表示可到达的目的站(主机或网络),d代表到目的站的距离(跳数);
1.首先在HbuilderX里点击【manifest.json】,然后选择【h5配置】,然后【路由模式】选择history模式(因为微信支付等场景不支持hash模式)
之所以会出现无法在 NAT 的内部网络通过 NAT 服务的外部 IP 地址来访问的情况,是因为如果服务从内部请求,那么经过 DNAT 转换后,将目标 IP 改写成内网 IP,如 192.168.1.3,而发送请求的机器 IP 是 192.168.1.4,数据包被网关 192.168.1.1 顺利的重定向到 192.168.1.3 的服务端口,然后 192.168.1.3 根据请求发送响应给目的 IP 地址,也就是 192.168.1.4,但是,问题出现了,因为 192.168.1.4 请求的地址是外部 IP 假设是 106.54.43.50,所以它等待着 106.54.43.50 的响应,但是由于是局域网,所以路由器不经过封装,直接转发,所以 192.168.1.3 的响应请求被看做是非法的,被丢弃了。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该问题称为 NAT 回流,解决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DR(直接路由)是三种负载均衡模式其中之一,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关于该模式的介绍,可以参考博文:https://blog.51cto.com/14227204/2436891 环境如下:
在下图的DR模型中,所有机器(包括Director)都配置了一个额外的IP地址,即vip
nslookup的命令主要用于查询DNS的记录,通常用来查看域名的解析是否正确,在网络故障的时候可以用来诊断网络方面的问题,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罗列一下:
SNAT(Sourc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源地址转换)是Linux防火墙的一种地址转换操作,也是iptables命令中的一种数据包控制类型,其作用是根据指定条件修改数据包的源IP地址。 DNAT(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目标地址转换)是Linux防火墙的另一种地址转换操作,同样也是iptables命令中的一种数据包控制类型,其作用是可以根据指定条件修改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和目标端口。
前置位置有【MySQL-server-5.1.73-1.glibc23.x86_64.rpm】和【MySQL-client-5.1.73-1.glibc23.x86_64.rpm】
在项目根路径下的vue.config.js里面配置部署应用包时的基本 URL publicPath,不配置的话默认是 publickPath:"/";
最近明月因为工作关系更换了几次使用的电脑,期间就发现明明另一台电脑访问某个网址是正常,换一台电脑后就会出现无法访问的现象,并且用的还是同一个宽带网络,实在是太诡异了!后来还是突然想起来 DNS 缓存这个问题,立马清除了那台电脑的 DNS 缓存后,打不开的网址顺利的呈现出来了。DNS 缓存就这么重要吗?DNS 缓存是什么原理?如何清除 DNS 缓存?今天明月就详细的给大家说到说到。
使用Vue做前后端分离项目时,通常前端是单独部署,用户访问的也是前端项目地址,因此前端开发人员很有必要熟悉一下项目部署的流程与各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了。
DR(直接路由)是三种负载均衡模式其中之一,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关于该模式的介绍,可以参考博文:https://blog.51cto.com/14227204/2436891
5. 用 vue-cli 构建项目 (windows 和 linux 都可以按此方法构建)
一、实验拓扑图 二、实验目标:实现地址转换模式(LVS-NAT)的群集 三、实验要求 1、按上图要求部署网络。Client使用宿主机,其他四台为linux服务器,将所有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关闭,N
客户端首先向director发送请求,此时director会对该数据包处理,把帧头部的目标mac换成后方realserver的mac。因为realserver是直接把信息传送到客户端,所以为了客户端能够接收,我们还需要在每个realserver上配置一个VIP。然而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当客户端的arp请求过来的时候,因为在director和后方的realserver上都有VIP,所以都会相应用户的arp请求,那么客户端选择与谁的mac通信呢,这就是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
最早的网页是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为了方便查看和共享文档,而基于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创造的,这也是为什么前端最重要的全局对象被称为 document,而不是 context/page/application 的原因。当时的网页只具备文本、图片的显示和页面间相互跳转(Hyper Link)的功能,因此被称为 HTML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我们已经读了很多教程和看了很多视频了,你现在是一名Linux高级用户了。好的,恭喜你。但是还有一些需要学习!下面一些命令在你成为全能的管理员时会派上用场!
作为网络工程师,大家一定用过各种各样的模拟器,开始入门的时候大家会选择一个厂商进行系统化学习,进入工作单位后,会由于项目的原因接触各种厂商的设备,这个时候想要快速熟悉其命令,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相关厂商适应的模拟器去模拟实验,那么市面上常见的有哪些模拟器呢?今天瑞哥带着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前几天项目经理提了个需求要实现点击刷新按钮实现页面的局部刷新,刷新页面使用谷歌的重新加载不是就可以了何必要去自己开发呢?结果自己尝试了一番发现只能实现全局的刷新,局部刷新还是比较捉急。
把只包含质因子2、3和5的数称作丑数(Ugly Number)。例如6、8都是丑数,但14不是,因为它包含质因子7。习惯上我们把1当做是第一个丑数。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的第N个丑数。
描述:查看路由设置与路由跟踪,用户发出的数据包经过多个网关、路由器传送到目的地,目标的主机回应此数据包,将响应数据包,返回完成用户和网上主机的交互。
在 jQuery 时代,对于大部分 Web 项目而言,前端都是不能控制路由的,而是需要依赖后端项目的路由系统。通常,前端项目也会部署在后端项目的模板里,对于每次的页面跳转,都由后端开发人员来负责重新渲染模板。
今天有位小伙伴来求助,说他们公司用的单点登录,接口URL在公司的公网域名下,如(https://www.csdn.net/xxx/login),他打包好的Web项目在自己机子上跑没问题,一部署到服务器就报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错误,从字面上看是请求目标的服务连不上,网络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解决呢?mark一下
个人理解:动态路由不同于常见的静态路由,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而改变站点路由列表。常见的动态路由大都是用来实现:多用户权限系统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导航菜单。
在 URL 中使用带有 # 符号的哈希值来管理路由。例如:http://xxxx.com/#/path。 在 Hash 模式下,当 URL 的哈希值发生变化时,浏览器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是通过监听 hashchange 事件来进行路由导航。
Vue 路由是 Vue.js 框架提供的一种机制,用于实现单页面应用(Single-Page Application,简称 SPA)中的前端路由功能。它允许通过定义不同的路由路径和对应的组件,来管理应用程序中不同页面或视图的展示和切换。
本文为2020年MongoDB应用案例与解决方案征集活动优秀应用案例:MongoDB在七牛云的应用,作者李鑫。
在做vue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组件之间数据的传递问题,通过params或者query传参,但是,当页面刷新的时候,数据会丢失,找不到数据。今天经过总结,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了一下几种情况进行传值:
现在的手游也开始越来越复杂,以前少量交互线上保存的服务器架构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越来越偏向PC端MMORPG的需求。比如现在手游也引入了地图服务、公会服务等等。特别是地图服务需要能够动态切换服务节点、并且由于广播量巨大,导致我们得用更多级的缓存和更复杂的负载均衡。这些缓存和负载均衡都会涉及缓存失效、同步、更新、发现延迟等问题,所以越来越需要一个路由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400000 #该参数决定了,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送到队列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 net.core.optmem_max = 10000000 #该参数指定了每个套接字所允许的最大缓冲区的大小 net.core.rmem_default = 10000000 #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rmem_max = 10000000 #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somaxconn = 100000 #Linux kernel参数,表示socket监听的backlog(监听队列)上限 net.core.wmem_default = 11059200 #定义默认的发送窗口大小;对于更大的 BDP 来说,这个大小也应该更大。 net.core.wmem_max = 11059200 #定义发送窗口的最大大小;对于更大的 BDP 来说,这个大小也应该更大。 net.ipv4.conf.all.rp_filter = 1 net.ipv4.conf.default.rp_filter = 1 #严谨模式 1 (推荐) #松散模式 0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 = bic #默认推荐设置是 htcp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0 #关闭tcp_window_scaling #启用 RFC 1323 定义的 window scaling;要支持超过 64KB 的窗口,必须启用该值。 net.ipv4.tcp_ecn = 0 #把TCP的直接拥塞通告(tcp_ecn)关掉 net.ipv4.tcp_sack = 1 #关闭tcp_sack #启用有选择的应答(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这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应答乱序接收到的报文来提高性能(这样可以让发送者只发送丢失的报文段); #(对于广域网通信来说)这个选项应该启用,但是这会增加对 CPU 的占用。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10000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表示SYN队列长度,默认1024,改成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imestamps = 1 #开启TCP时间戳 #以一种比重发超时更精确的方法(请参阅 RFC 1323)来启用对 RTT 的计算;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应该启用这个选项。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800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30分钟。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 3 #如果对方不予应答,探测包的发送次数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 15 #keepalive探测包的发送间隔 net.ipv4.tcp_mem #确定 TCP 栈应该如何反映内存使用;每个值的单位都是内存页(通常是 4KB)。 #第一个值是内存使用的下限。 #第二个值是内存压力模式开始对缓冲区使用应用压力的上限。 #第三个值是内存上限。在这个层次上可以将报文丢弃,从而减少对内存的使用。对于较大的 BDP 可以增大这些值(但是要记住,其单位是内存页,而不是字节)。 net.ipv4.tcp_rmem #与 tcp_wmem 类似,不过它表示的是为自动调优所使用的接收缓冲区的值。 net.ipv4.tcp_wmem = 30000000 30000000 30000000 #为自动调优定义每个 socket 使用的内存。 #第一个值是为 socket 的发送缓冲区分配的最少字节数。 #第二个值是默认值(该
相关参数仅供参考,具体数值还需要根据机器性能,应用场景等实际情况来做更细微调整。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u011054333/article/details/88564078
当一个导航触发时,全局前置守卫按照创建顺序调用。守卫是异步解析执行,此时导航在所有守卫 resolve 完之前一直处于 等待中。
官方文档 router-link-active----激活 class 类名 router-link-exact-active----精确激活的默认的 class 第一个的问题是如果把网站根目录设置为首页,那么不论在那个路由里面都会匹配的首页路由 第二个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嵌套路由的情况下,没问题,但是如果有嵌套路由,那么exact-active是匹配不到嵌套路由的子路由的
MongoDB sharding 实例从3.4版本升级到 4.0版本 以后插入性能明显降低,观察日志发现大量的 insert 请求慢日志:
◆ 一、开源项目简介 gfast是基于GF(Go Frame)的后台管理系统 ,完善的权限用户管理,致力于快速高效开发cms系统、督办系统、后续将加入流程审批、工作流引擎、项目管理、挂图作战、数据大屏等功能。 基于全新Go Frame 2.0+Vue3+Element Plus开发的全栈前后端分离的管理系统 前端采用vue-next-admin 、Vue、Element UI。 本项目由奇讯科技团队开发。 ◆ 二、开源协议 使用Apache-2.0开源协议 ◆ 三、界面展示 演示图
kube-proxy 的转发模式可以通过启动参数–proxy-mode进行设置,有userspace、iptables、IPVS等可选项。
简单来说,路由就是用来和后端服务器进行交互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路径,请求不同的资源,请求不同的页面是路由的其中一种功能。
ElasticSearch是一个基于Lucene的搜索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RESTful web接口。Elasticsearch是用Java语言开发的,并作为Apache许可条款下的开放源码发布,是一种流行的企业级搜索引擎。ElasticSearch用于云计算中,能够达到实时搜索,稳定,可靠,快速,安装使用方便。官方客户端在Java、.NET(C#)、PHP、Python、Apache Groovy、Ruby和许多其他语言中都是可用的。根据DB-Engines的排名显示,Elasticsearch是最受欢迎的企业搜索引擎,其次是Apache Solr,也是基于Lucene。
登录成功后同时要做很多事情,具体业务具体对待。后台管理系统 登录成功后会请求当前用户的菜单权限接口,来获取用户的可访问的路由(动态路由),获取成功后,Vue Router 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得解析成符合Vue Router 可识别的格式 . ❞
页面路由器对象。可以通过 this.pageRouter 或 this.router 获得当前页面或自定义组件的路由器对象。
•没有提供监听前进后退的事件。•不允许开发者读取浏览纪录,也就是 js 读取不了浏览纪录。•用户可以手动输入地址,或使用浏览器提供的前进后退来改变 url。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