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了解硬盘的大小、类型和硬件详细信息对于系统管理和故障排除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命令行工具来检查Linux硬盘的大小、类型和硬件详细信息。
国庆和中秋放假回来后,相信或多或少你的Linux服务器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回来后在遇到问题时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特地给大家找到了一个Linux运维工程师发现故障和处理故障的反思,希望给到大家一些指明方向的引导。 我发现Linux系统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我在这里写了几个应用单用户模式、GRUB命令操作、Linux救援模式的故障修复案例帮助大家了解此类问题的解决。 (一)单用户模式 Linux系统提供了单用户模式(类似Windows安全模式),可以在最小环境中进行系统
我发现Linux系统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我在这里写了几个应用单用户模式、GRUB命令操作、Linux救援模式的故障修复案例帮助大家了解此类问题的解决。
#1 - 错误: 设备上无剩余空间 当你的类UNIX系统磁盘写满了时你会在屏幕上看到这样的信息。本例中,我运行fallocate命令然后我的系统就会提示磁盘空间已经耗尽: $ fallocate -l 1G test4.imgfallocate: test4.img: fallocate failed: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第一步是运行df命令来查看一个有分区的文件系统的总磁盘空间和可用空间的信息: $ df 或者试试可读性比较强的输出格式: $ df -h 部分输出内容: Fi
前言:拷贝系统盘功能是一些系统受损,系统无法登录,或无法通过远程的方法将数据拿出的情景下将系统盘的数据拷贝到数据盘中。此功能尚在灰度阶段,如果控制台没有此功能,需要提工单申请开通。
mdadm -Cv /dev/md0 -a yes -n 4 -l 10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我们今天用这两个设备做一个拍摄监控方案(非视频录制),然后将拍摄好的图片合成视频进行观看。
文件是储存在硬盘上的,硬盘最小的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存储512个字节。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而是一次性地读取多个扇区,这个逻辑单位叫做块block。由多个扇区构成的快,才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
为什么远程服务器不能关机?原因很简单,远程服务器没有放置在本地,关机后谁帮你按开机电源键启动服务器?虽然计算机技术曰新月异,但是像插入电源和开机这样的工作还是需要手工进行的。如果服务器在远程,一旦关机,就只能求助托管机房的管理人员帮你开机了。
二、模拟破坏mbr引导扇区: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512 count=1 记录了1+0 的读入 记录了1+0 的写出 512字节(512 B)已复制,0.000106943 秒,4.8 MB/秒 三、重启后,加载系统镜像文件中的急救模式:
不同的文件系统(xfs,reiserfs,ext3)都有自己的检测和修复工具。检测之前可以先使用dmesg命令查看有没有硬件I/O故障的日志,如果有,先用fsck看看是不是文件系统有问题,如果不是则可以使用下面介绍硬盘检测和优化方法来修复它。grep “error” /va/log/messages*;
Linux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是硬盘的第一个扇区,通常位于磁盘的起始位置。它包含引导加载程序代码和分区表信息。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引导操作系统,而分区表记录了硬盘上的分区信息。
Linux操作系统至1991年10月5日诞生以来,就其开源性和自由性得到了很多技术大牛的青睐,每个Linux爱好者都为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不管是在Linux内核还是开源软件等方面,都为我们后来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一、前言 Linux操作系统至1991年10月5日诞生以来,就其开源性和自由性得到了很多技术大牛的青睐,每个Linux爱好者都为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不管是在Linux内核还是开源软件等方面,都为我们后来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本文主要通过裁剪现有Linux系统,根据自己的需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Linux小系统,让其能够具备Linux的一些常用小功能。 二、原理 启动流程介绍: 制作Linux小系统之前,我们有必要再了解一下Linux的启动流程: 1、首先Linux要通过POST自检,检查
电脑一次睡眠未醒死机,强制重启后,长时间的等待给了我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发现没了熟悉的 GRUB 界面,反而直接进 Win10,进 BIOS 一看,发现没有 GRUB 的启动项了?... 故障描述
解决系统性能问题的一般思路 下面从影响操作系统性能的因素、性能优化工具、系统性能评价标准三个方面介绍优化Linux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影响Linux性能的因素 1.CPU CPU是操作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CPU的速度与性能很大一部分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性能,因此,cpu数量越多、主频越高,服务器性能也就相对越好。但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 目前大部分CPU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运行一个线程,超线程的处理器可以在同一时间运行多个线程,因而,可以利用处理器的超线程特性提高系统性能,在linux系统下,只有运行SMP内核
在RAID 5中,数据条带跨多个具有分布式奇偶校验的驱动器。 具有分布式奇偶校验的条带化意味着它将在多个磁盘上分割奇偶校验信息和条带数据,这将具有良好的数据冗余。
IBM Linux Technology Center (LTC) 成立于 1999 年 8 月,想让 Linux 成功的共同梦想使其与 Linux 开发团体直接合作。它的 200 多名员工使之成为开放源代码开发者的较大团队组织之一。他们提供的代码范围包括,从补丁到结构化的内核改变,从文件系统和国际化工作到 GPL'd 驱动程序。他们还致力于追踪 IBM 内部进行的 Linux 相关开发。
KVM虚拟化的学习,也可以分为七个阶段,经过七个阶段的学习,就在生产环境中完成虚拟化任务。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6670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我记得在最新安装麒麟Linux服务器的时候需要先格式化硬盘,然后挂载到根目录,但是由于麒麟linux服务器没有部分的镜像源,所以我将其更换了Centos7系统,隐隐约约记得也做了格式化和分区,最近发现磁盘空间显示快满了,仔细一看系统目录仅有50GB,好吧可能真的是我忘记了,无论什么原因,这点空间肯定是不够的,毕竟重新迁移宝塔的模板和目录较为费事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未知的错误,所以需要移动/home目录转移到根目录下,按照百度教程操作没有问题,重新记录一下移动过程。
随着硬盘容量、速度的快速发展,硬盘的可靠性问题越来越重要,今天的单块硬盘存储容量可轻松达到1TB,硬盘损坏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 不同的文件系统(xfs,reiserfs,ext3)都有自己的检测和修复工具。检测之前可以先使用dmesg命令查看有没有硬件I/O故障的日志,如果有,先用fsck看看是不是文件系统有问题,如果不是则可以使用下面介绍硬盘检测和优化方法来修复它。 grep”error”/va/log/messages*; Linux检测硬盘坏道 使用SMART检测硬盘 SMART是一种磁盘自我分析检测技术,早在90年代末就基本得到了普及每一块硬盘(包括IDE、SCSI),在运行的时候都会将自身的若干参数记录下来,这些参数包括型号、容量、温度、密度、扇区、寻道时间、传输、误码率等。硬盘运行了几千小时后,很多内在的物理参数都会发生变化,某一参数超过报警阈值,则说明硬盘接近损坏,此时硬盘依然在工作,如果用户不理睬这个报警继续使用,那么硬盘将变得非常不可靠,随时可能故障。 启用SMART SMART是和主板BIOS上相应功能配合的,要使用SMART,必须先进入到主板BIOS设置里边启动相关设置。一般从Pentium2级别起的主板,都支持SMART,BIOS启动以后,就是操作系统级别的事情了(Windows没有内置SMART相关工具,需要安装第三方工具软件),好在Linux上很早就有了SMART支持了,如果把Linux装在VMware等虚拟机上,在系统启动时候可以看到有个服务启动报错:smartd。这个服务器就是smart的daemon进程(因为vmware虚拟机的硬盘不支持SMART,所以报错)。smartd是一个守护进程(一个帮助程序),它能监视拥有自我监视,分析和汇报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 SMART)的硬盘。SMART体系使得硬盘能监视并汇报自己的运行状况.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预测失败,使得系统管理员能避免数据丢失。
LVM 介绍 LVM 简介 LVM 是逻辑盘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最早是 IBM 为 AIX 研发的存储管理机制。LVM 通过在硬盘和分区之间建立一个逻辑层,可以让多个分区或者物理硬盘作为一个逻辑卷 ( 相当于一个逻辑硬盘 ),提高了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1998 年,Heinz Mauelshagen 在 Linux 2.4 内核上提供了 Linux 的 LVM 实现。目前 Linux 2.6 内核支持 LVM2,Redhat 官方网站目前提供最新可下载版本为 2.
目前 CPU 的处理性能越来越强,目前单颗 CPU 已经可以达到 128 线程。CPu 高速计算,内存也有着较高的读写速度,但与此同时,硬盘设备的性能提升却不是很大,逐渐成为计算机整体性能的瓶颈。并且生物数据往往都比较大,动辄就达到数 Tb 的数据。由于硬盘设备需要进行持续、频繁、大量的 IO 操作,相较于其他设备,其损坏机率也大幅增加,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的机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服务器的磁盘配置非常重要。
服务端的安装分为独立单机模式和分布式安装, 以下单机模式的安装方法. 分布式的安装和单机模式的安装类似,只是根据传参不同
在本文[1]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可用于检查 Linux 中磁盘分区的 Linux 命令行实用程序。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账号和密码,而这些账号和密码我们不能都很好的记忆,对于linux也是一样的,如果root密码忘记了怎么办?岂不是都无法登陆使用Linux了?现在我就教各位,在不知道root密码的前提下,如何给root设置一个新的密码
许多Linux使用者安装操作系统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如何精确评估和分配各个硬盘分区的容量,如果当初评估不准确,一旦系统分区不够用时可能不得不备份、删除相关数据,甚至被迫重新规划分区并重装操作系统,以满足应用系统的需要。
Redis 是一种内存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读写效率要比传统的将数据保存在磁盘上的数据库要快很多。但是一旦进程退出,Redis 的数据就会丢失。
1、DRBD开机自自动(chkconfig --add drbd),需要注意一下wait time out选项: wfc-timeout 120; 如果为0的话,它会无限的等待下去; 在配置高可用如keepalived时候,要注意 先保证drbd数据的一致性;然后在启动keepalived 小插曲: 在linux 自起中,先运行 /etc/rc.d/rc#. d 里面设定的脚本,最后是/etc/rc.local ,如果同样是在某运行级别下的脚本,根据S后面的数字,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所以drbd的数字要比keepalived的小一些; 2、磁盘IO故障 推荐配置为 detach 策略;这个时候主从角色状态没有改变,磁盘状态变为diskless(这个需要监控); 模拟实验: drbd-primary: drbdadm detach all; 此时磁盘还处于挂接状态;为了正常切换角色,执行以下命令: drbdadm secondary all; umount /dev/drbd0; 在drbd-secondary 上执行: drbdadm primary all; mount /dev/drbd0 /data 3、更换磁盘 如果secondary节点出现磁盘故障需要换硬盘: 注意:新添加的硬盘的磁盘名如果被占用,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进行的操作: drbdadm create-md all service drbd start drbdadm attach all drbdadm secondary all 以上情况 属于内部元数据, 下面可以看看使用外部元数据更换硬盘; 除以上操作外,还有进行 drbdadm invalidate all 即进行以下操作: drbdadm create-md all drbdadm attach all drbdadm invalidate all drbdadm secondary all 4、处理节点故障: 当primary node 出现故障后,Drbd并不升级存活的节点到主,需要集群管理程序重要做。 切换完毕后需要做 的事情: 1)将出现故障的硬件替换为与之类似性能和容量的磁盘。(性能最好一致;替换为磁盘容量比较小,会导致drbd拒绝连接被替换的节点。) 2)安装基本系统和应用程序。 3)安装drbd并从幸存的节点上拷贝/etc/drbd.conf和所有的/etc/drbd.d 4)drbdadm create-md resource (创建元数据设备) 5)service drbd start 6)drbdadm attach resource (将drbd资源和后端设备连接 ) 7)drbdadm syncer resource (设置drbd资源的同步参数) 8)drbdadm connect resource (连接对等节点) Look:千万不要初始化设备, 5、脑裂问题处理 DRBD检测到primary 恢复连接并变成可用,和对等节点达成初步的握手。如果drbd检测到两个节点(也可能是两个节点断开时)都是主角色,它就连接关闭复制的连接。可以在系统日 志中发现:Split-Brain detected, dropping connection! 一个节点将保持始终以StandAlone状态连接资源,另外一个节点也可能处于StandAlone状态(如果两个节点被探测到同时处于裂脑状态),也可能是WFConnection状态(如果对等接在 还没有来得及探测到裂脑就down掉的话)。 必须手工干预选择丢失一个节点的修改被丢失(这个节点被称为裂脑受害者),除非配置drbd的裂脑自动修复。 (在出现脑裂的情况下,service drbd stop 是不会生效的,返回会hang住,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在需要放弃修改的那一端做如下操作: drbdadm secondary <resource> drbdadm -- --discard-my-data connect <resource> 在其他节点上(裂脑幸存者),如果它的状态也为StandAlone状态,可输入以下命令: drb
SMART是一种磁盘自我分析检测技术,早在90年代末就基本得到了普及 每一块硬盘(包括IDE、SCSI)在运行的时候,都会将自身的若干参数记录下来 这些参数包括型号、容量、温度、密度、扇区、寻道时间、传输、误码率等 硬盘运行了几千小时后,很多内在的物理参数都会发生变化 某一参数超过报警阈值,则说明硬盘接近损坏 此时硬盘依然在工作,如果用户不理睬这个报警继续使用 那么硬盘将变得非常不可靠,随时可能故障
Linux,全称 GNU/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 POS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Linux 得到了来自全世界软件爱好者、组织、公司的支持。它除了在服务器方面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外,在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上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使用者不仅可以直观地获取该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而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修改完善Linux,使其最大化地适应用户的需要。 Linux 的基本思想有两点:一切都是文件;每个文件都有确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条详细来讲就是系统中的所有都归结为一个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操作系统、进程等等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至于说 Linux 是基于 Unix 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本文介绍了Linux内核中关于数据一致性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首先介绍了数据一致性问题在Linux内核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Linux内核中现有的数据一致性技术和方法,包括O_DIRECT、O_SYNC、FUA、PDflush、barrier等。最后,总结了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提高文件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CPU是操作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CPU的速度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性能,因此,CPU数量越多、主频越高,服务器性能也就相对越好。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在Linux系统中,了解硬件的详细信息对于系统管理员和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lshw(硬件列表)命令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系统中各种硬件组件的详细信息。无论是CPU、内存、磁盘、网络适配器还是其他硬件设备,lshw命令都能够提供详尽的信息。
最近在使用部分腾讯轻量云服务器用来测试小程序后台,看了提供了不少系统镜像,正好体验下。这里选择windows server系统,腾讯提供基于操作系统的镜像,如果选择windows server的话,轻量服务器提供了2012-2022的镜像。但是这里需要特别提醒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硬盘总是坏!但是嘛,其实硬盘数据恢复也是那么难,一起来看看! 在一切工作进行之前,请先判断硬盘是否有损坏,以及缺损类型,而往往硬盘出现问题主要集中下以下两个方面: 物理(驱动器故障
有时有必要找到当前Linux引导磁盘路径。linux引导磁盘路径可以用于任何问题的故障诊断。这个引导分区或路径包含GRUB配置的Linux引导装载程序。 基本上有三种方法可以找到当前Linux引导磁盘路径。 1. fdisk 如果你装有多个硬盘在你的服务器上,会非常困难找到你的当前引导磁盘路径。例如:fidisk -l 会输出一长串信息,如果您有多个硬盘驱动器。 [root@RHEL2 ~]# fdisk -l |grep Disk Disk /dev/sda: 21.5 GB, 21474836480 b
遇到服务器故障,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少可以一下就想到。我们基本上都会从以下步骤入手: 一、尽可能搞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 不要一下子就扎到服务器前面,你需要先搞明白对这台服务器有多少已知的情况,还有故障的具体情况。不然你很可能就是在无的放矢。 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有: 故障的表现是什么?无响应?报错? 故障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故障是否可重现? 有没有出现的规律(比如每小时出现一次) 最后一次对整个平台进行更新的内容是什么(代码、服务器等)? 故障影响的特定用户群是什么样的(已登录的, 退出的, 某个地域的…)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是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称为RAID级别(RAID Levels),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 RAIDO,RAID1,RAID5,RAID6,RAID10等
一、概要 RAID(磁盘阵列):由众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的性能。 二、RAID的级别及其优缺点 RAID 0,在使用中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鱼皮。之前有同学问:为什么反复强调学编程时一定要把项目上线?而不是跟着教程敲完、能本地运行就结束了?
在redis入门(一)简单介绍了redis的历史和安装部署,以及基本的数据结构和api,本节讲解redis持久化、高可用、redis集群和分布式相关的知识。
个人博客纯净版:https://www.fangzhipeng.com/db/2019/09/10/linux-disc.html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