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tcpdump原理及常用命令

    Linux抓包是通过注册一种虚拟的底层网络协议来完成对网络报文(准确的说是网络设备)消息的处理权。当网卡接收到一个网络报文之后,它会遍历系统中所有已经注册的网络协议,例如以太网协议、x25协议处理模块来尝试进行报文的解析处理,这一点和一些文件系统的挂载相似,就是让系统中所有的已经注册的文件系统来进行尝试挂载,如果哪一个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那么就完成挂载。当抓包模块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网络协议的时候,系统在收到报文的时候就会给这个伪协议一次机会,让它来对网卡收到的报文进行一次处理,此时该模块就会趁机对报文进行窥探,也就是把这个报文完完整整的复制一份,假装是自己接收到的报文,汇报给抓包模块。(聊聊 tcpdump 与 Wireshark 抓包分析)

    03

    Linux身份鉴别机制概述

    Linux身份鉴别机制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防止恶意用户进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的身份鉴别机制就是传统的UNIX身份鉴别机制,它采用口令加密并与原密码进行对比的方式来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但是这种加密方式过于单一,在一个服务中用户的帐号密码泄露会涉及到多个服务的安全性,所以为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出现了许多其他的身份鉴别机制,如指纹认证、USB认证等。但是这样导致了一个问题,为了应用这些认证机制,就需要重新编写并编译应用程序(如系统登陆服务login)。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5年Sun公司的Vipin Samar和 Charlie Lai提出了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身份鉴别机制,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插件功能,使得系统在更改认证机制时不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极大的提高了认证机制的灵活性。本报告对Linux各用户帐号的权限区别进行了分析,对传统UNIX身份鉴别机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对PAM身份鉴别机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PAM策略演示场景实现了身份鉴别机制的执行过程,研究结果也发现Linux身份鉴别机制是在Linux用户态下实现的,并不涉及内核的具体实现。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