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释放内存的命令: sync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线上集群后端某台Web服务器例行检查时,我观察到+buffers/cache值(即Linux内存的实际使用情况)一直都是5365左右,就算停掉Nginx+FastCGI程序和其它程序也是一样,考虑到这台机器经常在使用rsync+inotify,肯定会存在着频繁存取文件的情况。而Linux系统有一个特性: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时,就会占用物理内存。当程序结束时并不会自动释放被占用的内存,而是一直作为Cache存在。实际上内核结束一个程序后,它是会释放内存的,但是内核并没有立刻将这部分收集到free当中,而是存在在cached或者buffer当中,提高系统的io效率,cache和buffered的内存是由内核进行动态的配置管理,如果系统的free大小不够的时候,系统会自动释放cache buffer的内存给程序使用(因此如果是看到used很多,来手动释放内存其实是不需要的,我前面的文章及书籍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观察Linux系统的实际内存使用情况,这里就不再多描述了)。
drop_caches的值可以是0-3之间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含义: 0:不释放(系统默认值) 1:释放页缓存 2:释放dentries和inodes 3:释放所有缓存
Linux长时间使用会导致cache缓存占用过大,甚至拖累CPU的使用率,可以通过命令手动释放Linux内存,详细教程如下:
释放 reclaimable slab ,包括dentries and inodes cache
在Linux系统下,我们一般不需要去释放内存,因为系统已经将内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时候内存会被缓存占用掉,导致系统使用SWAP空间影响性能,例如当你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此时就需要执行释放内存(清理缓存)的操作了。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随着各种应用程序被添加和删除,任何操作系统都可能变得混乱。如果你使用的是 TB 级存储容量的硬盘,可能不在意经常为 Ubuntu 和 Linux Mint 系统清理、释放磁盘空间。但如果你的磁盘空间非常有限,就例如一台只有 128GB 硬盘的 SSD 笔记本,那么经常释放磁盘空间就非常必要。
马哥linux运维 | 最专业的linux培训机构 ---- 最近在维护一台CentOS服务器的时候,发现内存无端"损失"了许多,free和ps统计的结果相差十几个G,搞的我一度又以为遇到灵异事件了,后来Google了许久才搞明白,特此记录一下,以供日后查询。 虽然天天都在用Linux系统办公,其实对它的了解也不过尔尔。毕业几年才迈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我觉得自己丝毫没有愧对万年吊车尾这个称号 :( 问题描述和初步调查 同事说有一台服务器的内存用光了,我连上去用free看了下,确实有点怪。 $ fr
当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
可以看出buff/cache占用的内存份额很大,有时候程序运行结束后,大量内存仍位于buff/cache中,有时运行程序会导致内存不足,因此需要将这部分内存释放出来。
在疫情期间,小编不得不待在家中远程办公。但变的是办公方式,不变的是美创运维的7*24小时不间断支持。
最近一台 CentOS 服务器,发现内存无端损失了许多,free 和 ps 统计的结果相差十几个G,非常奇怪,后来Google了许久才搞明白。
在Linux/Unix系统中,在文件或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先放到内存缓冲区中,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写入磁盘,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sync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中。用户通常不需执行sync命令,系统会自动执行update或bdflush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写 入磁盘。只有在update或bdflush无法执行或用户需要非正常关机时,才需手动执行sync命令。
Linux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存管理机制,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转为buff/cache,这样在程序使用到这一部分数据时,能够很快的取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这也正是Linux内存管理中非常出色的一点,所以乍一看内存剩余的非常少,但是在程序真正需要内存空间时,Linux会将缓存让出给程序使用,这样达到对内存的最充分利用,所以真正剩余的内存是free+buff/cache
在 Python 开发中,Pip 是最常用的包管理工具之一,它用于安装、升级和管理 Python 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Pip 可能会积累大量的缓存文件,占用磁盘空间并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因此,定期清除 Pip 缓存是一个好习惯。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清除 Pip 缓存,帮助您优化 Python 环境并释放磁盘空间。
原文链接:https://rumenz.com/rumenbiji/linux_drop_caches.html
之前在实习时,听了 OOM 的分享之后,就对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充满兴趣,但是这块知识非常庞大,没有一定积累,不敢写下,担心误人子弟,所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内核内存有一定了解之后,今天才写下这篇文章记录,分享。
之前在实习时,听了 OOM 的分享之后,就对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充满兴趣,但是这块知识非常庞大,没有一定积累,不敢写下,担心误人子弟,所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内核内存有一定了解之后,今天才写下这篇博客,记录以及分享。
定义:Swap space交换空间,是虚拟内存的表现形式。系统为了应付一些需要大量内存的应用,而将磁盘上的空间做内存使用,当物理内存不够用时,将其中一些暂时不需要的数据交换到交换空间,也叫交换文件或页面文件中。
项目的扩容申请了一台机器,到手之后看一下机器的指标,看到内存使用情况是这样的。 1、查看内存 free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25G 89G 36G 92K 212M 74G -/+ buffers/cache: 14G 111G Swap
来源:高效运维 ID:greatops 前言 之前在实习时,听了 OOM 的分享之后,就对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充满兴趣,但是这块知识非常庞大,没有一定积累,不敢写下,担心误人子弟,所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内核内存有一定了解之后,今天才写下这篇博客,记录以及分享。 【OOM - Out of Memory】内存溢出 内存溢出的解决办法: 1、等比例缩小图片 2、对图片采用软引用,及时进行 recycle( ) 操作。 3、使用加载图片框架处理图片,如专业处理图片的 ImageLoader 图片加
当linux频繁读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完,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caching,因此有必要手动清理系统缓存释放内存。 sync 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把访问到的文件放到buffer中。为了避免断电,等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我们需要把buffer中的缓存数据写入到磁盘 > sync;sync;sync 手动执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运行 sync 子例程。如果必须停止系统,则运行sync 命令以确保文件系统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包含已
1.清理前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2.开始清理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3.清理后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4.完成! 查看内存条数命令: dmidecode | grep -A16 "Memory Device$" ++++++++++++++++++++++++++++++++++++++++++++++++++++++++++++ # sync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echo
设计的目的就是当上面提到的+buffers/cache表示的可用内存都已使用完,新的读写请求过来后,会把内存中的部分数据写入磁盘,从而把磁盘的部分空间当做虚拟内存来使用。
swapon命令用于激活Linux系统中的交换空间,交换空间在Linux系统的内存管理中起到建立虚拟内存的作用。
最近在维护一台CentOS服务器的时候,发现内存无端"损失"了许多,free和ps统计的结果相差十几个G,搞的我一度又以为遇到灵异事件了,后来Google了许久才搞明白,特此记录一下,以供日后查询。
free 命令用于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显示可用和已用物理内存和交换内存的总数,以及内核使用的缓冲区。
Buffer是用于存储数据块的临时内存区域,主要用于缓存I/O操作。当数据从磁盘或其他设备读取到内存时,首先会存储在Buffer中,以提供对这些数据的快速访问。Buffer可以看作是一个中介层,有助于优化读写性能。
在Linux 操作系统中,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文件中的数据时,操作系统会先分配一些内存,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到这些内存中,然后再将数据发给应用程序;当需要往文件中写数据时,操作系统先分配内存接收用户数据,然后再将数据从内存写到磁盘上。然而,如果有大量数据需要从磁盘读取到内存或者由内存写入磁盘时,系统的读写性能就变得低下。因为无论是从磁盘读数据,还是写数据到磁盘,都是一个很消耗时间和系统资源的过程。
在 Linux 系统中,我们经常用 free 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在个 RHEL6 的系统上,free 命令的显示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这里的默认显示单位是 kb,我的服务器是 128
编辑手记:很多人都认为,Linux中buffers和cached所占用的内存空间是可以在内存压力较大的时候被释放当做空闲空间用的。但真的是这样么?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 作者介绍 邹立巍 Linux系
最近笔者在看性能分析相关的是知识,就特意针对内存整理了这一篇文章,在这里笔者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1.内存的作用是什么,他在操作系统中的基础知识都有哪一些? 2.查看内存和内存相关问题涉及到的工具都有哪一些,他们的使用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3.碰到内存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去定位呢?
在一次系统上线后,我们发现某几个节点在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内存持续飙升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Kubernetes集群的这个节点会把所在的Pod进行驱逐OOM;如果调度到同样问题的节点上,也会出现Pod一直起不来的问题。我们尝试了杀死Pod后手动调度的办法(label),当然也可以排除调度节点。但是在一段时间后还会复现,我们通过监控系统也排查了这段时间的流量情况,但应该和内存持续占用没有关联,这时我们意识到这可能是程序的问题。
在Linux系统中,我们经常用free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在一个RHEL6的系统上,free命令的显示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 内存总数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shared 当前已经废弃不用 buffers Buffer 缓存内存数 cached Page 缓存内存数
1. 背景 在使用MySQL时,如果有大表的存储引擎是InnoDB,并且系统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设置为1,即每个文件对应一个独立的表空间,当对这些大表进行DROP TABLE时,有时会发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会有显著下降,包括一些只涉及几行数据的简单SELECT查询和DML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和正在删除的大表没有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什么方式能缓解和避免这个问题呢? 2. 已知的瓶颈 Percona曾经在MySQL官方5.5.23之前的版本中遇到过这个问题,并且提供
原文链接:https://rumenz.com/rumenbiji/linux-buff-cache.html
以前我对这块认识很模糊,而且还有错误的认识;今天由我同事提醒,所以我决定来好好的缕缕这块的关系。
李真旭(Roger) ACOUG 核心专家,Oracle ACE,云和恩墨技术专家 编辑手记:linux 文件系统的cache分为2种:page cache和 buffer cache.在RAC环境中,不同节点间的设置不合理很可能会触发操作系统bug,而引起数据库宕机。 这是1个月之前处理的某个客户的案例,现象大致是某天凌晨某RAC节点实例被重启了,通过如下是alert log我们可以发现RAC集群的节点2实例被强行终止掉了,如下是详细的告警日志信息: 从上面的日志来看,在2:03分就开始报错ORA
本文介绍了MySQL DROP TABLE操作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包括InnoDB引擎表、MyISAM引擎表、以及操作系统层面的限制。针对这些瓶颈,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包括增大InnoDB缓冲池、使用MyISAM存储引擎、以及调整操作系统相关参数。通过这些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MySQL数据库的性能,减少DROP TABLE操作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李真旭@killdb Oracle ACE,云和恩墨技术专家 个人博客:www.killdb.com 在墨菲定律里,我们知道,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就一定会发生,哪怕需要诸多因素的叠加才可能满足那复杂的先决条件。在以下案例中,我们抽丝剥茧,细致入微的追溯最终确定了导致数据库RAC实例崩溃的微小原因。 这是一个真实的客户案例,可以概括为一条参数引发的血案。现象大致是某天凌晨某 RAC 节点实例被重启了,通过如下是 alert log 我们可以发现 RAC 集群的节点2实例被强行终止掉了,如下是详细的告警日志信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